不管是盐引、茶引还是香药引,都是不记名、不挂失的,也就是说这玩意是可以转让的!当初设计这套办法的人真让洪涛好奇,这孙子会不会也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呢?保不齐还是个玩金融出身的。
仅仅就是可以转让这么一个小细节,就让原本朴实无华的提货凭证瞬间身价百倍,摇身一变成了宋朝的有价证劵。
商人们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与其拿着这张提货凭证去榷场提货,然后再去辛辛苦苦的贩卖,不如直接把它加价出售给更需要的商人。这样虽然利润少一些,但却可以加快资金流转速度,并且节省时间。
钱流动快了必须是好事儿,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更是在后世天天喊。于是乎,很快就有商人专门干起了倒卖交引的买卖。
他们一手去加价收购、一手再加价出售,具体该加多少钱买、加多少钱卖,全靠对未来一段时间此种货物价值的预判。花钱买对未来价值的期望,这不就是有期货股票嘛。
在宋代的大城市里,类似的证券交易非常发达,冲要州府都设有交引铺。富姬描述说,汴梁城内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引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大概意思就是说,交引买卖都是大宗交易,买卖家必须身家万贯,商铺也就跟着高大雄壮。
为了显示自己资金量足,很多交引铺就在门口摆上成堆的金银铜钱,谓之看垛钱,只是为了让潜在的客户心理踏实。
这倒是和后世的证劵交易所差不多,建筑先得气派,没见一家交易所藏在胡同的小平房里,旁边还挨着公共厕所的。
第50章 信托机构
那么问题来了,商人总是逐利的,而且胃口会越来越大,管太严了不成,不管也不成。就拿这些交引为例,既然是有价证劵可以自由交易,那会不会有人趁机囤积炒作牟取暴利呢?
毕竟交引还不是纯粹的股票,还兼顾着提货单的功能,还是大宗的生活必需品,一旦流通数量太少,肯定会影响日常生产生活秩序。
答案是肯定的,古人做起买卖来一点不比现代人心善,战乱年代囤积粮食的事情都能干出来,炒作一下交引根本不算事儿。
那该怎么办呢?派皇城司的探子去挨个监控,谁敢囤积炒作就杀谁的头?或者干脆发一道圣旨,规定交引的价格,不许大家炒作获利?
在这方面宋朝政府又给洪涛上了一课,他们的道德底线真比后世人高很多,非常守规矩。既然是政府倡导大家玩证劵,那就不肯自己抽自己大嘴巴,主动去破坏游戏规则,更不耻于用行政命令来强行干预市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