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佑樘听到朱瞻基沉声说话,这才把视线转了过来,见到朱瞻基不悦的眼神,他也紧张了起来。

“曾祖……曾祖……”

朱瞻基面色稍缓,问道:“为何大明风调雨顺,还有人说上不起学?”

朱佑樘低头,脚尖碾着地面说道:“孙儿不知……”

“那你要是也生在贫寒之家,上不起学,又该如何?”

朱佑樘回答不上来,也不敢抬头。朱瞻基也觉得让他一个孩子回答这样的问题,有点超出了他的能力。

他又问道:“你方才只顾看猴戏,就没有想想,为什么你就能锦衣玉食,而跟你差不多大的小娘子却只能街头卖艺?”

“曾祖,是因为出身不同。”

“抬起头来,朱家需要的是面对问题的儿孙,不是逃避问题的儿孙。”

朱佑樘抬起了头,伸手牵住了朱瞻基的衣襟,略带撒娇说道:“曾祖,我会听话的。”

朱瞻基蹲下了身子,掀开了帷帽的幂离,直视他的眼睛说道:“不是听话不听话,而是你要学会观察问题,还要会解决问题。就是再喜欢猴戏,也不能因为喜欢,就把全部心神都投入进去。就像吃饭一样,只能吃七八分饱,不能吃撑了。”

他小大人一样点了点头,说道:“那孙儿就只用七八分的心思看,留两分心思想问题。”

朱瞻基点了点头,放下了幂离。“这件事你回去写文章要着重写,要多想想民间疾苦,不能只看表面。”

话虽然如此说,但是朱佑樘一个八岁的孩子,当看到那些小猴自己打开装衣服的箱子,然后一个个穿上小衣,像官老爷,像犯人一样排排坐的时候,就又被吸引了全部心神。

一个锦衣卫大汉将军跟李源低声汇报了几句,被李源带到了朱瞻基的身边。“皇……老爷,刚才属下去问了百户所的同僚,这个耍猴艺人是来应天府落籍不久,来自河南。应是家无余财,所以还没有送孩子进学。”

这应天府卖艺的艺人也都是要在应天府登记,获得批准,才能出来卖艺。所以要查清楚他们的来历,是很简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