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担任了城市主要排污功能的金川河,在城市的飞速发展中,污染问题非常严重。
但是人们并不看重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甚至认为金川河的污染,是城市发达的表现。
同样的道理还被人们套用在夹江工业区的钢铁厂等大烟囱上面,在朱瞻基看来需要防范治理的问题,在人们看来是应天府的骄傲。
城市的人口增加,也衍生了许多相应的问题,比如居住条件降低。
但是,许多在应天府务工的外地人,一家老小搭建一个窝棚就能生存,也不认为这就是苦。
在夹江工业区南部的城市边缘,这样的窝棚区越变越大,形成了一个畸形的贫民区。
但是这些人们宁愿留在应天府当贫民,也不愿意离开应天府,去其他地方当个小地主。
应天府产生的虹吸效应越来越强,不仅大明人,就连日本人,朝鲜人,他们也都被吸引了过来。
在幕府山和燕子矶之间,就形成了庞大的朝鲜人和日本人聚居区。
他们在大明当下人,当苦力,站稳脚跟以后,把自己的家人们也接了过来,就形成了城外的外族人聚居区。
虽然在大明他们是下人,是底层,但是在大明,他们不用担心受人欺负,甚至连命都丢了。
对他们来说,在这里当下人也比在自己国家朝不保夕的好。
而大明的快速发展又离不开他们,特别是在大明人的选择余地大增之后,就连普通的大明百姓,也不愿意再让自己的子女去当下人。
而大家族里面又离不开这些人,所以就只能从与大明人相差不大的朝鲜人和日本人里面挑选这样的人来为自己服务。
为了控制外来人口,应天府建立了严格的从业资格筛选。但是面对巨大的人力缺口,很多时候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明因为大肆移民,取消了原本的户籍限制,准许百姓可以有目的性的迁徙,这也造成了流动人口的增加。
应天府要移民的人因为短期滞留,也增添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