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里环境,民族复杂,朱瞻基一直没有全力打压,如今看来,这是他的失误。
早些年,他就应该毫无顾虑的像南洋地区一样,进行宗教打压。
在南洋地区,从马来半岛到苏门答腊岛,从吕宋到苏禄。从婆罗洲到爪哇,朱瞻基这些年一直执行强硬的民族政策。
从正统元年真理教成立开始,朱瞻基就真理教和儒释道三教作为大明认可的教派,其他教派都属于邪教。
在颁布这条律令的时候,朱瞻基就在防备着西北的平民,西北各军高度戒备。
但是,吐蕃成为了大明手里的工具,在当时的外交部长陈瑄的笼络下,吐蕃的藩王和藏传佛教的信徒们从西南方对那些少数信仰的教徒极大的威慑。
他们大部分人转而信仰其他教派,或者变成无信者。而一些顽固分子们,就只能在军队的管制下,向西迁移,一直迁移到河中地区。
当时为了不激化矛盾,朱瞻基让他们在那里生存了下来。
但是在南洋,因为岛屿的相隔,朱瞻基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
凡是不学大明话,不弃信的百姓,全部驱赶走,不走者格杀勿论。最开始的马来半岛,然后是苏门答腊岛,婆罗洲。
苏禄国的三王虽然信仰,但是在朝廷律令下达之后,转而信仰起来了真理教。
这里面,不是没有顽固分子,比如渤泥国的国王沙里夫阿里和马六甲的国主穆扎法尔莎。
穆扎法尔莎势力弱小,放弃了王位退往满者伯夷,那里的爪哇岛是朱瞻基唯一允许生存的地方。
沙里夫阿里在成为渤泥国的国主之前,本来就是一位传教士,因为能力出众,被艾哈迈德看中,选为了自己的女婿。
他娶的虽然是一个有汉人血统的公主,面对朝廷的法令,他组织了大批信徒想要抗争。
朱瞻基对渤泥国本来就垂涎欲滴,那里看起来穷,地下却有丰富的石油,而且还是优质的轻质油。
整个婆罗洲,已经被朱瞻基确定为东西方活物贸易的牧场,又有丰富的矿产,所以借着这个机会,直接就攻占了渤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