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为了防止郑氏家族做大,当地的兵额一直控制在十万。

当初的十万将士,加上他们的家人,差不多三十万汉人。

四十年过去了,由于那边气候不好,物产也少一些,他们的人口发展不如中南地区。

大明中南地区这四十年,人口增加了将近三倍,东洲也差不多,而南洲的人口增加也在两倍以上。

但是在北方和河中地区,人口增加的只有一倍多。如今河中地区的汉人只有六十多万,即便是抽调民壮,最多也就二十万兵源。

要是从内地调兵,那耗费可就大了。

那些白人联军看似势大,其实他们根本不敢直接攻击撒马尔罕,只敢占据一些牧场和良田。

他们火药不足是一个方面,惹怒了大明,大明的一百六十万海军,一百万陆军可不是吃素的。

对大明来说,他们只是皮毛之癣,不值得大动干戈而已。

派人耗费大,那么将早就技术成熟的连击枪拿出来,时机刚好。

这些年,新式火枪虽然一直没有生产,但是生产火枪的技术,不仅没有被搁置,还有一支专门的研究团队,一直在研究改进。

在下马桥农庄里面,一直有一条生产线,在小规模的生产,调试,朱瞻基的卫队,使用的就是新式火枪。

所以想要生产新式火枪,只需要赶制出几条生产线就可以了。

只有手枪的生产,是真正被封存了,先全世界仅有的两把新式手枪,在朱棣正统三年去世以后,全部回到了他的手里。

朱棣比原本历史上多活了两年,他在禅让之后的第一年,没等改元,就跟舰队去了南洲。

去南洲的时候,他将自己的后妃全部带走,都住在了那条永乐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