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只派五千人,分到唐林城的最多两千人,但是就要唐林城的三成收入。唐赛儿虽然觉得不公平,却也不敢讨价还价。

没有朝廷的驻军,唐林城就没有依靠,在唐林城还没有发展起来之前,离了朝廷的支持,可能一个部落就能灭了他们。

何况,这次朝廷还答应了给她们五百支火枪,有了这五百支火枪,唐赛儿就有信心能抵挡比尔姆斯拉夫人的反扑了。

唐赛儿出了皇宫,依旧觉得有些魂不守舍。三年前,她觉得自己还能看清这位殿下的心思,但是现在,她在他的面前根本没有一点分辨的念头。

似乎这位殿下,说出来的话就是公理。

他才比自己大一岁啊,竟然如此的深不可测,难道真的是天望所归吗?

身为一个宗教的高层,她却比一般人更清楚,所谓的神都是骗人的。越是了解,也越缺乏真正的信仰。

可是这位殿下,却无法不信仰。

唐赛儿离去之后,坐在朱瞻基身后记载的史官也将今日的君臣对话记录的非常详细。

解缙看了一遍记录下的内容,向朱瞻基问道:“殿下,这唐林城不过是一边陲小城,前年还没有这个地方,为何殿下去如此重视?”

朱瞻基笑道:“解师看看着地图,如今不费我大明一兵一卒,只是耗费一点武器,我大明就开疆万里,有比这更好做的生意吗?”

解缙摇了摇头道:“殿下身为一国储君,怎可像商人一般言利。这疆域虽大,却是极寒地带,连粮食都难以产出,要之何用?何况,如今我大明为此要调兵千万,开销不菲,实乃得不偿失。”

朱瞻基摇了摇头笑道:“若那里有矿呢?现在唐林城周边陆续发现金矿,谁能知道,那片冻土之下,究竟掩埋这多少财富!”

跟一个传统的文人来讨论这些问题实在有些愚蠢,在他们的心里,除了春秋大义,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了。

他又问道:“孤的继位诏书写好了吗?”

“臣已经写好,只等礼部确定下来殿下的年号了。”

历史上的朱瞻基,年号是宣德。这个年号相比许多皇帝的年号,并不显眼,只能说中规中矩。跟朱棣的永乐年号比起来,差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