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义这个议长,负责的就是控制议事纪律和进程。

所有人要奏事,都必须按照程序来,这也减少了在朝堂上扯皮的过程,加快了议事进程。

看到面前这个小册子,朱棣就知道了今日朝堂要讨论那些事务,什么人会上台发言,会讨论哪些事。

而他只需要看到这个小册子,心里就对许多事务已经有了判断。

但凡群臣讨论的结果符合他的想法,就可以通过,而不符合他想法的,就能打回重议。

这不仅可以节省许多时间,更让他能对朝廷事务有最直观的认识。

只要不是一个庸才,今后当皇帝,就不会随随便便被大臣蒙蔽。

这里面唯一不好的一点是都察院想要弹劾哪位官员,就不可能一开始瞒着众人。

不过这样也好,没有确凿的证据,靠风闻奏事就随便弹劾官员的事会出现的少的多。

朱棣心里也在奇怪,朱瞻基一直在强调要提升都察院的地位,为何现在反而限制了他们的权力呢?

特别是六科,他们本来就是一个监督机构,靠的就是风闻奏事立足。

如今他们等于是被绑住了手脚,以他们的级别,如果没有圣裁,他们根本没有权力调查六部可能的贪腐现象。

想到这里,他敲了敲面前的木桌。

可不曾想,这个木桌的前面就是扩音的铜管,这个铜管从四层一直通到二层主席台下面的扩音装置上。

经过铜管的扩音,他敲桌子的声音响彻了整个议会大楼。

主席台上,乌兹别克族的代表,刚递交了国书,准备向朱棣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