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大明故意为之,让大军前来喀布尔耗费的成本太大,补给线拉的太长。想要让敌人集中在一起,聚而歼之。
喀布尔城沦陷,大明士兵劫掠了大批的财物,由内监他们运回南方,城市让给了印度人占领。
这个时候,德里苏丹国已经彻底服软,他们宣布将弃信绿教,与印度人一同信仰印度教派。
这也代表着他们将会寻求与印度人的融合,而不是仗着蒙元人,突厥人,显得比印度人高人一等。
除此之外,他们派出了代表,前往查尔朱参见朱棣,向大明表示臣服,并且自愿进贡大批的金银和美女。
朱棣这个时候并不愿意节外生枝,他也不想帮印度人去除这个大敌,所以接受了德里苏丹国的投诚。
他给德里人的投降条件也不算苛刻,只要求对方进贡二十万两黄金,十石宝石,五千少女,就既往不咎。
德里苏丹国根本不敢讲任何条件,直接答应了朱棣的条件,并且恳请今后也能与大明进行贸易。
这一点朱棣当然也答应了对方,这实际上也是大明想要做的。
接受了朱瞻基的熏陶,现在的朱棣可不再是一个经济白痴,很清楚印度半岛这个有数千万人的地方,有多大的贸易前景。
通过贸易,大明不仅能将自己产品倾销过来,还能控制这里的经济。
当德里人离去之后,他将视线看向了北方,等待着北路军的信使到来。
这个时候明朝大军已经从三面逼近了撒马尔罕,相互之间取得了联系。
查尔朱也就是后世的土库曼纳巴德,这是阿姆河南侧的一座大城。因为阿姆河的滋润,这里也是撒马尔罕南部的粮食产区和屏障。
不过查尔朱这个城市只是原本牧民的聚居地,由于位于腹心,这个城市并没有城墙。
朱棣率领大军沿着马氏哈德,马雷等绿洲部落一路蜿蜒北上,所有的部落都主动臣服,献上马牛羊和粮食,再也不敢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