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大明的殖民全球计划。
即便以后的船都是蒸汽船了,但是去一趟东洲,西洲,还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这么远的距离,又没有陆地相连,不管是封藩也好,驻军也罢,都将会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
在他还活着的时候,他相信自己能控制住局势不会恶化。
但是以后呢?现在这些宗室不敢反叛,以后他的儿子们分封出去也不会独立。
但是如果朱祁镇上台以后,或者到了自己的孙子辈以后呢?
亲情关系淡化,利益手段也因为皇帝的能力有限,控制不住,那么各地独立可能就会成为一个趋势。
虽然有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但是连朱棣都要跟侄儿争天下,谁又能保证以后的藩王们会老老实实听话。
现在加强民族情感的培养,也能尽量地让各地的独立失去民意,即使国家独立,但是民族情感仍然能让各地联系在一起。
在这样的时候,任何一个国家,或者说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撼动华夏民族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
时间进入了十二月以后,应天府的年味越来越浓了。
但是在遥远的波斯高原,战争陷入了最激烈的对抗之中。
大明虽然占据了泰拉巴特这个粮仓,但是因为大军抵达之前就已经秋收,获得的粮食主要还是从泰拉巴特城中获取的。
这些粮食并不多,相对而言,几十万只羊反倒是更让人安心的粮食。
但是羊也需要吃草,而已经飘雪的季节,为给这些羊弄到足够的草,也是一件费心的事。
总之,虽然大明在战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是,烦心费力的事情仍然很多。
朱棣已经彻底认可了黄渊的能力,这个才三十岁的年轻人,展现出来的统筹能力,远远超过了他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