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叨扰长安兄,既然这京城已经有了地图售卖,我今日买上一份,到处看看。”

他们都是同窗学子,相互之间熟悉。要是于谦有具体目的地,康顺肯定会带路,但是只是出去随便看看,他也就不必跟着了。

不过他还是将自己来到京城的一些经验告诉了于谦,等到于谦和王乾的书童收拾好,兴致勃勃地背着包袱出来,才相互告辞。

正要出门之际,康顺才突然想起来,在背后高声提示道:“廷益兄,出门之后切记注意那些街坊老人,特别是胳膊上套了红袖箍的。在他们面前不可丢垃圾,更不要随地吐痰,否则……唉……”

他这样语焉不详,反倒是惹起了于谦的兴致。他笑着跑了回来,拉着康顺不让走。“说说看,这是怎么回事?”

康顺不说,他的书童只是笑,于谦不让走,几个人闹作一团。

他们还在这里拉扯,赵舒成这个时候也洗漱完毕,听到他们的话,就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康顺不好意思说,他却没有顾虑,笑道:“廷益兄要注意这些老人,他们可是应天府的一景,虽然是协助衙役维护治安,管辖的权力可一点不小。长安兄就是因为吐了一口痰,被罚了五个铜子,还在街上被教育了一番,执勤一个时辰。”

赵舒成说的每句话,于谦他们都懂,但是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详细问了一番,他们才知道应天府竟然会从百姓之间,招收身体健康的老人,协助应天府衙役肃清治安,而且在街上维护卫生。

这些老人大都是家中闲余人等,收入菲薄,现在被安排上街,宽街一人负责两百米,窄巷一人负责五百米到八百米不等。

这段街上,不管是有了纠纷,还是有人不遵守卫生,他们都有权利管辖。

一旦有人违规,他们就能让人替他们扫大街,维护治安,自己躲清闲。

就管这样的一件事,不会劳心劳力,一个月能领粮八十斤,月钱五百文。

所以如今整个应天府,到处都能看到这些老人到处巡逻,京城治安也登时好了许多。

这件事还是大明独一份,目前还在试行,要是效果良好,今后会在全国推行。

于谦皱眉想了想说道:“虽然每人看似钱粮不多,但是这应天府百万之众,怕不是需要万余老人才能维持局面,这每个月都是数千两银钱,数十万斤米粮啊!仅这一地就如此耗费,想要全国推行,怕是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