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建国之初,识字的士子都很少,所以太祖爷爷采用八股取士,许多士子,还没有从国子监学成,就已经被选为官员。
许多官员的能力得不到确认,就被安排在了不同的位置,以后只能又逐渐调整。
可是如今大明国力强盛,士子越来越多,边境又安宁了下来。我大明蒸蒸日上之际,更应该将朝廷中心转向民生。
但是从今后开始,每个士子都应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然后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更能为这个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所以朝廷选士,不能一成不变,不能故步自封,更应该适应需要。
孤准备用二十年的时间,彻底改变如今的选士的标准,让每个士子都能成为国之肱骨,让每个士子都能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而这一切,就从你们开始,从你们这些大明的未来肱骨开始。
诸位,愿不愿意随孤一道。让大明百姓人人有其地,人人有其居。让大明百姓,人人家有余粮,让大明百姓,顿顿能吃肉。让大明百姓,人人都能有新衣。”
这些学生是最容易被蛊惑的阶段,每个人都怀着崇高的理想,抱着经国济民的思想。
他们听着朱瞻基的话,一个个激动不已,用尽全身的力量嘶吼着:“愿意!”
就连胡俨这个已经六十岁的大儒,这个时候也激动的有些热泪盈眶。“我要活到八十岁,看到殿下把天下变成他说的样子!”
第九十八章 目标
在二十一世纪,一个普通人一天接收的信息,就相当于这个时代老百姓一年接收的信息还要多。
应天府,宁波这样的窗口城市还好一点,在许多乡村,老百姓们日出而劳,日落而休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他们的活动范围就局限在一个县里面,没有官府的文书,想要出门都出不去。
这还是男人,如果是女人们,她们从出生到死亡,很少会出方圆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