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发子弹,他试射的是两百米的距离,明显可以感觉到枪口的震动太大,弹道不稳。

虽然子弹最终上靶,却偏离靶心,差点脱靶。

李亮的马屁声随之而来,还安慰朱瞻基,说两百米距离能上靶,已经很了不得。

又试了一枪,这次依旧是这个问题。

朱瞻基登时知道,这是膛线的问题了。

他对毛瑟这种枪的膛线是多少早已经忘记,只是因为经常玩博莱塔,所以记得博莱塔的膛线是六条,然后右旋,缠距250毫米。

所谓的膛线,也叫来复线。来复线旋转的程度,称为缠距。

如果须要愈长的距离来完成360度的旋转,称为慢;较短者称为快。

例如说在12寸之内完成一圈的要比9寸内完成一圈的慢。

缠距的差别主要在于是否能使弹头稳定,不稳定的弹头除了沿着目标线旋转,还会翻跟斗,产生靶纸上产生锁眼现象。

朱瞻基不知道毛瑟这种长枪的膛线缠距,只是稍微比手枪的要长一点,但是现在看来还远远不够。

不过这个问题容易解决,这种枪管已经生产出来了几十条,再用其他的缠距试试,总能找出最合适的缠距。

将这个问题跟几个工匠一说,他们立即就忙着去重新加工。

朱瞻基留下了长枪子弹,将短枪子弹全部带走,又吩咐李亮。“统计一下,应天府有多少公侯伯爵在京,三日后让他们都来羽林卫学鉴赏新枪。另,将五城兵马司,五军都督府的四品以上官员也全部叫来。”

朱瞻基这倒不是为了卖弄新枪,而是因为一种新式武器的出现,就会引发战场形势的变化。

手握大刀长矛跟敌人作战,是一种阵型,用火铳跟敌人打仗,又是一种阵型。

现在有了更好的武器,以后的大规模换装,军队的指挥理念也要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