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的几乎方方面面,大到汽车,轮船,火箭,小到刮胡刀,冰箱,几乎所有的电器,都离不开电动机的存在。

但是朱瞻基对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不懂的。他上小学的时候,也用一个小电机,一节电池,制造出小风扇,小钻头。

但是为什么电机接上电就有了动力,他根本不理解。

这让他在指导电力研究的时候,只知道方向,却不知道过程。

这不像蒸汽机,他好歹还能说出个一二三,知道工作原理。

所以,大明四年前就已经能制造发电机,却只能被朱棣当做装神弄鬼的工具。

出海回来之后,电力研究院的人已经能缠绕出电死人的线圈,可是关于电力的应用,仍然没有方向。

后世人人皆知的电灯,他们的心里也完全没有概念。

朱瞻基知道电灯的生产看似简单,工艺却相当复杂。

而且最适合做灯丝的钨丝,熔点几乎是金属里面最高的,需要三千度的高温。

大明现在采用氧气吹气,采用预埋暖室,提高炉温,能制造出融化钢铁的温度,但是也不到两千度。

所以他暂时没有考虑电灯,首先是很难,其次是并非不可或缺。

而电动机就不一样了,这可是不可或缺的。

如今大明的发电机,采用的都是线圈固定,转动磁铁,产生电力。

朱瞻基让他们反其道而行,利用发电机产生电力,然后带动另一套线圈产生电,带动轴心转动。

不研究其工作原理,只是反向推理。电力研究院的人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终于将电动机做了出来。

朱瞻基开心不已,立即说道:“带我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