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朱棣西征,他作为随军参谋一直侍奉朱棣左右,并且对大明的行军作战,给出了许多有用的意见。

比如说,就是他提议大明南路军队应该兵分两路,一路从印度出兵,在印度沿途可以获得大量的补给,然后通过印度次大陆唯一的通道开伯尔山口,进入中亚。

这一路虽然道路漫长,光是在印度境内就要行军两千里,但是从这里出兵,对大明却有着积极的好处。

从印度各国出兵,能够将沿途的部落全部拉进大明的阵营。同时,能够帮助那些小国将德里苏丹国的势力打压下去。

如今的印度除了德里苏丹国,就没有一个大型势力,以后便于大明管理。

而且从印度出兵,道路平整,哪怕路途远一点,也要比从伊朗高原的山地行军要快的多。

当然,伊朗高原也不能放弃,因为那里才是帖木儿国的根据地,不进入伊朗高原,如何能打击帖木儿国的势力?

时间进入五月,南亚大陆进入了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这个时候行军打仗,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季节。

如今的大明士兵大部分在柯枝休整,而另一部分,已经抵达了忽鲁谟斯,准备在那里修建一座城堡,作为大明大军的大本营。

不过这些由前军总兵官隆平侯张信负责,不用黄渊来操心。

伊斯坎达尔在四月底就乘坐大明舰队派来的舰船,带着礼物从巴格达来到了柯枝。

三年前的一场海上大战,大明舰队全灭了帖木儿国的海上势力,并且将南部的军队驱逐到几百里之外。

这直接让帖木儿国在南部沿海的势力大损,忽鲁谟斯国也在这种局势下,彻底地投靠了大明,从帖木儿国的统治下独立出来。

黑羊王朝也为之恐惧不已,他们在跟帖木儿国的对立中,就一直处于下风。连帖木儿国都不是大明的对手,他们又怎么敢跟大明作对。

特别是今年年初,黑羊王朝的创立者优素福去世,伊斯坎达尔继位。他可没有其父亲的英明伟略,更没有继续跟帖木儿国作对的勇气,但是,他更不敢跟大明作对。

跟在内侍的身后,他又一次走进了这座巍峨的皇宫,这个皇宫比他的皇宫还要恢弘,但是仅仅只是大明皇帝的暂时落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