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唐赛儿头也不回地向前跑去,褚松内心一阵赞叹,有些羡慕地看了林三一眼。抱拳说道:“林当家的,承蒙一个多月的照顾,松在此拜谢了。今后的准备工作你就多问一下毛先生,他经验丰富,比我能出力的地方更多。待你到了北明山,我们再一起喝酒庆祝!”
与众人一一告辞,褚松这才转身上马,与宾鸿他们一起向北行去。
这一路上,他们天亮则行,天黑落马,根据驿站的位置,每日行走两百里左右。
因为有褚松作伴,他们一路上不仅可以入住朝廷驿站,还能每日一换马,不怕把马给跑废了。
第三日间,他们就抵达了天津。
北平行在如今就是一个大军营,大仓库,整个北方的粮食运输,分配,都是在这里进行。
为了营造这个北方的军事中心,皇上亲自下令,在北平西南渤海边上,兴建一个姊妹城,称之为天津。
唐赛儿他们前往极西,粮食就要到天津来领取。如今朝廷米多面少,所以他们虽然是北方人,但是依旧会给他们米面参半。
唐赛儿亲眼看到海边仓库那一座座粮仓,也听了此地主事承诺不敢克扣一粒粮食。
如今山东大案还在审判之中,许多内监官员人人自危,根本不敢借机发财了。
从天津到北平,出了宣府,就变的荒凉起来。
但是在这条十米宽的水泥路上,却是一副热闹的场景。
这几年间,北明山的铜矿石源源不断运到开平前屯卫,在开平前屯卫提炼了金银,又源源不断地运往北平,到天津。
从天津,这些马车又装上粮食,补给,再返回开平前屯卫,就这样一路形成了一个活跃的经济圈。
如果没有北明山铜矿,朝廷承担北方二十万骑兵是很大的负担。但是现在,因为有这样一个循环的经济圈,北方的二十万骑兵不仅不是负担,反而在北方形成了一个繁荣的景象。
唐赛儿一路上注意到不少异族也在运送铜锭和粮食的队伍中,他们这些异族如今也跟大明人一样,能用猪油,酱油淋饭,然后用筷子吃的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