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蹇义,夏元吉,他们都是一世能臣。

但是他们的思想偏老化,让他们担任堂官,稳定朝廷可以,想要进行大的改革不可能。

想要有自己能值得信赖的大臣,恐怕还要等黄渊,解祯期他们新一代成长起来才行。

李亮的声音轻声说道“殿下,该安歇了。”

朱瞻基抬起头来,看到旁边伺候的常奉仪已经困倦不堪,却还坚持着。

朱瞻基一两个月才能到他这里来一次,她相当珍惜今夜的机会。但是朱瞻基不去睡,她也不敢催促。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将纸条烧了,这就安歇。”

看着李亮用火盆将他写的纸条全部烧了,他才站起身来,向常奉仪伸出了手。“这几日事务繁忙,疏忽爱妃,还请勿怪。”

常奉仪连忙说道:“殿下忙着国家大事,妾身怎会因小事相扰,更受不起殿下的道歉。”

朱瞻基哈哈笑道:“我的道歉就是给你种下一颗种子,爱妃要不要?”

常奉仪大羞,垂下眼睑,不敢看朱瞻基,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嗯!”

第三十六章 质问

正月二十四,在朱棣接见了来自西洋学者们之后,一个消息就在应天府传播开来。

皇上打开内库,以二十万枚银币的造价,将会在清凉山下修建一座可以容纳十万人的竞技场。

这个竞技场不仅以后会成为大明阅兵,出征的聚集地,而且还会举办高水平的蹴鞠大赛。

朱瞻基一开始本来是不准备选址在清凉山的,应天府这些年随着大发展,内城已经人满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