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也不会,所以他也拿不出好的主意。

他当然知道三酸两碱的重要性,但是如何造出三酸两碱,他自己都没有概念,又如何能指导别人?

他听说过诺贝尔用硝化甘油和硅藻土合成了安全炸药,但是连硝化甘油是怎么做的都不知道,硅藻土是什么他都不知道,又怎么知道现代炸药如何生产?

所以,来到这里,他也就只能看看,鼓励众人一番。

因为三年前的空气试验,如今的化学研究院成了稀奇古怪的实验基地,众人痴迷于空气的分离,还研究出了不少附产品。

比如铝合金就被他们研发了出来,但是这种实验室里出来的产品,根本没有形成有效的加工工艺,想要实现铝的量产,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在这一天最后的时间里,他来到了格物研究院。

因为机械,钢铁,纺织,造船,这些格物类的分类都被划分了出去,所以格物研究院的主要作用不是发明创造,而是进行物理理论知识的整理。

在朱瞻基出海之前,马迪就整理出来了一套物理基础教材,但是当时朱瞻基要出海,这些知识还没有普及出去。

在出海期间,朱瞻基将马迪编写的一套基础知识教材也看了一遍。虽然这些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却已经有了一个框架。

在这本书里面,马迪提出了许多未知的问题,并且把这些问题全部写进了书里面。

第二十八章 格物学

永乐十三年,朱瞻基初见马迪的时候,他还是一个不到十五岁的半大小子。

整整五年过去了,他从一个自然科学的爱好者,工匠的儿子,变成了一个大明在物理学方面的专家。

虽然在资历上,他比不过许多大半辈子都投身这个方面的工匠,但是在对物理学的总结和研究上,他却走在了最前面。

这主要跟他还没建立起完整的世界观,就被朱瞻基影响又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