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也知道内监系统太大了,二十四个衙门,在全国各地都有分部,分管各行各业,虽然都是内监,但是不是已经混出来的人,大部分都不认识。

当然,这些藤蔓都是附生在皇室身上,出自一个系统,哪怕就是不认识的人,相互之间也能攀附上关系。

相比其他大臣来说,太监们都很齐心,哪怕内斗的再厉害,针对武将和文官的时候,他们都能摒弃隔阂,抱成一团。

见朱瞻基没有了后话,谢匡反倒是有些急了。“殿下,奴婢方才在师父处,知道了殿下想要惩治马琪,清查账目。奴婢早年就分管账目,一般账目漏洞,都瞒不过奴婢的眼睛。”

朱瞻基这才点了点头说道:“一会儿我会跟你师傅说,将你派到宁波。”

“谢殿下!”

清查贪官,自古以来都是肥差。马琪在宫中的财产无人敢动,这是属于皇家的,伸手就要被砍。

但是他担任了这么多年的主官,家底薄不了。哪怕就是大半要上缴皇室,经手人也能在短时间内发一笔财。

谨身殿内,让朱瞻基意外的是,除了朱棣,竟然还有新任的应天府尹赵羾。

赵羾担任过尚书,后来贬为侍郎,要不是丁忧,恐怕早就又被升为尚书了。

现在他来担任这个应天府尹并不算擢升,所以朱棣也给他挂了一个尚书衔,除了应天府尹的俸禄,还有一份尚书的俸禄。

不过赵羾此人不喜奢华,生活俭朴,今天坚决向朱棣辞了尚书的俸禄。

当然,辞的只是俸禄,不是虚衔。他这个应天府尹是大明最难当的官之一,挂一个尚书衔,还是很有用处的。

朱棣对他的态度很为开心,今日特意留了他一起进膳。

同时,跟他一起作陪的还有如今被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兼翰林学士,内阁首辅的杨荣。

朱瞻基对杨荣的印象要比杨士奇更好,比三杨中另一个杨溥的印象也要更好。

杨士奇在朱瞻基的心中更偏向一个秘书,一个参谋,这个人能力是有的,但是能力主要体现在维持各方关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