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过渡阶段的西北各国,他们打不过我们还能跑,我们的大军难道能长年累月在那里跟他们玩猫抓老鼠吗?

而且,让郑亨出动,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从漠北带一批瓦剌和鞑靼的骑兵配合我们大明的行动。

瓦剌和鞑靼都派兵了,你火州,吐鲁番不派兵怎么能行?你奕力把里不派兵怎么能行?如果东察哈台汗国都站在了我们大明这一边,不仅路上的补给可以节省下来许多,更能威慑整个西北,包括金帐汗国。”

朱棣沉吟了一番说道:“异族狼心狗肺,过于信任他们,只会让我大明陷入险境。”

“所以孙儿建议,北路军除了少数的马车军,其余全部派骑兵,兵在精不在多。”

“荒唐……”朱棣情不自禁地笑骂了一句,自己却陷入了沉思中。

远征西北帖木儿国,对朱棣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冒险,不是因为对方的实力强,而是因为太远。

这三年来,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为这场大战做了无数准备,也进行了多次推演,所有的战术都是围绕着大明要派出超过五十万军队来推演的。

这不是在大明周边,大军随时都能抵达。光是从大明派兵到外西北,走都要走一年。

即便按照乐观的局势,这一场战争就要耗时三年。为了供应这五十万大军消耗,在一万多里的远征路上,最少要有上百万民夫提供补给。

所以,哪怕筹备了三年,大明耗费了上千万两白银,仍然不敢说能保证胜利。

朱瞻基现在提出只派骑兵,虽然看似冒险,但是如果能拉拢到西北各国的支持,不用大明远赴万里将粮草送到前线,这节省的耗费能少一大半。

不派步兵,只从边卫抽调骑兵,再加上郑亨那里的十万骑兵精锐,瓦剌和鞑靼各部再派出骑兵支持,这样看起来局势更加有利。

朱瞻基见朱棣有些意动,又说道:“帖木儿国虽然是原本的西察哈台汗国,但是他们跟东察哈台汗国之间的仇恨比我们更大,只要我大明大军具有一定的优势,势必能拉拢更多的支持者。如今我大明西北已经聚拢了大量粮草,如果减少步兵,尽可以用这些粮草来拉拢吐鲁番,奕力把里等国,让他们欢天喜地帮我大明将粮草拉过去。”

朱棣心中又是一动,不用步兵,减少了兵力,就意味着减少了出兵时间。

这可不是简单的加减,节省一个月的时间,就等于减少了几十万大军的嚼用,而这些粮草,又需要更多的民夫运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