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待想问个明白,却听朱棣又道:“诸位爱卿,己亥年已过,庚子年将至。新春期间,京城烟花爆竹需要防范,应天府尹和五城兵马指挥使何在?”

应天府尹依旧是顾佐,此人虽然称不上才华出众,但是能在首善之地处理好各方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份处事能力可谓是冠绝京城。

朱棣原本很欣赏他的能力,想把他提到刑部尚书,取代吴中,却找不到人能接任他的职位,所以如今给他挂了一个尚书衔,却依旧领应天府尹的差事。

他与五个指挥使一同登上了大殿中间的御道,向朱棣躬身。“臣在。”

“京城安全就交于你等,新春期间加紧防范,不可怠慢。”

“遵旨……”

朱棣点了点头,勾了一下手,王彦手捧一份明黄的圣旨就来到了朱棣的侧前方,打开了圣旨。

这份圣旨是对一年工作的总结,选择性地提几件今年发生的大事,包括朱瞻基下西洋回来赚了众多金银。不过具体的奖励,就要等到明年各部都清算好收获之后才进行。

另外勉励诸位大臣一番,来年再接再厉,这永乐十七年就算结束了。

从今天开始到大年初六各衙门都放假,不过大年三十的晚上,还要进行祭天拜祖仪式。

虽然只放假七八天,名义上初六就开始开衙,但是还互相轮流值班。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年才算过完,所有官员正式上班。

蹇义的心里虽然还有些疑惑,但是也没有当太大一回事。

既然已经确定建立议事法则,那么常朝该如何进行,大朝会该如何进行。什么样的事需要由皇上决定,什么样的事大臣自己就能决定,这些都要讨论。

反正大势已定,有什么问题,也等到来年再议吧!

与已经平静下来的蹇义不同,大部分文臣的心里依旧平静不下来,虽然在寒风中冻的瑟瑟发抖,但是他们的心里却犹如一团火在燃烧。

皇上能够允许他们自行议事,这就是巨大的“进步”!对未来,他们更有信心了!

蹇义的心中总是有些不踏实的感觉,却又不知道这种感觉究竟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