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司这边,左通政粱阶只是过来打了一个照面,见朱瞻基并没有过来,就安排了五品右参议庞博在这里负责协调。

从朱瞻基开始搜集整理情报,所有人都知道,这是西征之事要被正式提上议程了。

不过现在没人顾得上这个,到底是让六位堂官轮流担任议长,一人轮流一年,还是固定一个人连续五年担任议长,主持朝议,现在才是文臣们关注的。

两个方案各有千秋,前一个方案相对公平,六个堂官都有机会担任,不会让谁高人一等。

但是,这却不是文臣们希望的,因为不管是谁,谁没有一个高人一等的理想呢?

将这个位置固定下来,成为文臣之首,领导文臣与皇上打擂台,虽然不是丞相,但是也堪比丞相啊!

这几日本来就要封印放假,各部除了礼部要准备祭天仪式,其他部门都没有什么事了。

但是京城各部的人员,比往日还要到的齐全,连那些请假的人员也都一个个开始坐班。

哪怕他们参与不进高层的角逐,也想第一时间知道确切的消息。

朱棣对大臣们的态度关注比较密切,但是朱瞻基却没有心思去打探他们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不管他们接受哪一种方案,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他的精力全部都放在了西北的情报和朝中文武大臣以及宦官集团的势力对比上面了。

他的高祖朱元璋的确是个大才,虽然和尚出身,从不识字到最后却成为一代大家。

特别是他对人心的把控,管理的能力,都称得上一代天骄。

儒家虽然有局限的一面,他们抵制所有的发展,让任何人只能在既定范围内折腾,但是他们带给这个民族超强的凝固力。

历朝历代以来,儒家文臣向来不缺少“忠君之臣”,他们为了理想可以抛头颅洒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