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对朱瞻基的自信格外赞赏,开心笑道:“本来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你非要搞这么复杂,为什么?”

“很简单啊,孙儿懒啊!为了以后多享点福,现在就多做一点。今日跟杨士奇他们说的话,一半也是孙儿的真心话。

向高祖那样当皇帝,不是孙儿愿意的,像皇爷爷这样当皇帝,也不是孙儿愿意的。

而且,朱家的子孙后代,谁能保证一定能像高祖,能像皇爷爷一样能干?要是出几个昏君,这朱家的江山岂不是要完蛋?所以也要防患于未然。

如果孙儿的计划完全实现,以后的小朝会就可以撤销,每月只需要举行两次大朝会就足够了。

皇帝是可以轻轻松松的当,大臣们也没有了一手遮天的可能,这样不好?”

看了一些朱瞻基写的朝廷改革方案,朱棣对朱瞻基这样的话也不觉得惊讶了。

因为那份计划虽然有些惊世骇俗,但是如果真的完全实现,当皇帝真的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既不担心大权旁落,也不担心有权臣能一手遮天,更不担心皇帝的能力不够。

朝廷不再是一个朝廷,而是四个各司其职的朝廷,每一方都不能一家独大,哪怕做到位极人臣,也只能管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一摊事,插手不了其他部门。

四家相互制约,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分裂,分裂后的人心,想要恢复就难了。

而且,当朝廷的选拔人才从全才改为专才之后,任何人都能在自己的一方位极人臣,又何苦去跟其他部门合并呢?

即使一个人想,没有人支持,他也无可奈何。

朱棣摇头笑了笑说道:“你啊,就是个逆子,一点也不把祖宗,不把法统放在眼里。”

朱瞻基也摇了摇头说道:“皇爷爷,文人可以讲儒学,皇上不可以,因为儒学就是为了让老百姓听皇上话的。文人可以讲法统,皇上也不可以,因为法统就是为了限制文武大臣和老百姓的。没道理天底下我最大,反而要限制我自己的。”

朱棣一拍大腿,坐了起来。“说的好,就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