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粗略此法则,以为此法则整体而言可取,但有枝节疏漏,需要众议匡正。”
朱棣又是一个简单的回答:“爱卿请言。”
蹇义会议了一下法则的内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说道:“臣以为此法则规范朝议秩序可取,分工明确不可取;就事论事,禁止辱骂讥讽可取,盖棺论定不可取;平衡法则可取,一味平衡不可取。”
这么短的时间,就搞出了三大可取,三大不可取,并且都说到了点子上。
朱瞻基也忍不住盯着蹇义看了一眼,此人大才啊!
他又把视线望向了在历史书上看到的三杨,他们现在也都进入了朝堂,不过都还没有登上最高等级。
相比他们三人因为从皇帝手里将权力抢了过去,受到历史吹捧,他感觉蹇义的能力恐怕更胜一筹。
台上的朱棣也来了兴趣,点了点头说道:“细细讲来。”
第十二章 朝议(下)
朝廷的权力斗争,从有了阶级之分之后,就一直是历朝历代在管理上最大的问题。
后世的那些公司领导,为了一点小小的权利,还斗争的你死我活,更别说管理一个庞大的国家。
由此衍伸出来的巨大利益和人生抱负的实现的价值,是所有人都不能放弃的。
但是往小了说,这就好比一家子,皇帝就是男主人,大臣就是女主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
哪怕夫妻再恩爱,在维护属于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也不会相让。
这份《大明朝廷议事法则》很明显就是朱棣拿出来规范朝议的,这些是大臣们能接受的。
但是其背后蕴含的深层次的权力争夺,利益争夺,却是大臣们不能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