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朝会人多,几百个人在一个大殿里,也感觉不到寒冷。但是毕竟是寒冬腊月,虽然没下雪,但是气温也在零度一下了。

刚出大殿,除了李亮和孙林他们,还有张氏身边的郭良也在等他。李亮为朱瞻基披上了大氅,郭良上拜见道:“殿下,太子妃为殿下炖了参汤,让殿下下朝后直接回兴庆宫。”

“知道了。”朱瞻基转向孙林说道:“你让杨章德明日到内监夹江银库见我,先把奏折收下,我夜里要看。”

孙林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午后彭城伯二少爷就到了东华门递帖子,却赖在咨情司不走,恐怕是有急事见殿下。”

“递给我的还是递给母妃的?算了,让他来兴庆宫吧,母妃昨日还提了他们两兄弟。”

杨章德是外臣,不方便进宫,张武是亲戚,只要不是经常进宫,倒也没有那么多讲究。

一行人回到了兴庆宫,朱瞻基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清香味。

回来了几天,张氏每日都用火炉在朱瞻基的书房炖上一锅乌鸡人参汤。宫中饮食自有条例,一般是不会允许每日重复某菜,谨防下毒。

张氏从打水,放料,全部一手操办,不让他人接触。参汤在朱瞻基的书房炖,她在旁边看着,一直到朱瞻基喝进肚子里。

虽然朱瞻基觉得没必要,但这是张氏一片心意,朱瞻基也就装作很享受这种照顾,不屈了她的心意。

不管朱瞻基在没在家,她现在基本都拿朱瞻基的兴庆宫当家了。除了有时候接待贵妇女眷,她才会在文华殿办公。

有她控制大局,孙娴管着人事,薛尚宫管着杂事,朱瞻基的女人虽然多,但是兴庆宫并没有多少是非。

朱瞻基一进门,张氏就起身迎了过来,捏了捏朱瞻基身上的衣服,说道:“来了才听蓝良娣说你穿了单衣就去朝会,寒冬腊月的,哪能不加一件袄子。”

朱瞻基陪着笑说道:“孩儿自幼习武,寒暑不侵。你摸摸看我的手,热乎着呢!”

张氏嗔怪地白了他一眼,扭身去给他盛汤。“别仗着年轻不爱惜身体,你看你皇祖父,就是年轻时候落下的病根。汤已经炖好了,快点喝了,也让我松泛一会儿。”

“明日母妃不要炖了,你在书房这里一守就是几个时辰,孩儿心疼母妃,这汤喝的也不香了。”

她登时黯然说道:“你自小就被你皇祖母放在身边,我想亲近都不能,等你皇祖母去了,你又大了,有主见了。我这当母亲的别的帮不上你,就想亲手照顾你一番,却还惹你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