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大明少数人眼中是清晰的,但是对欧洲人来说,还是混沌不清的,他们根本不敢离开大陆,进入海洋。
留守欧洲的海军将士都是从自愿留守的将士中间挑选出来的,他们将会在欧洲驻守三年,等待未来的大明舰队抵达,然后与他们换防。
之所以自愿,是因为留守的海军将士俸禄增加五成,并且所有的吃食由朝廷承包。他们在这里当兵三年,只要不乱花,等回到大明,一个个都能变成小富翁。
朝廷当然也不会亏,别的不说,光是靠给这些欧洲贵族治疗性病,大明就能日进斗金。
更别说这次贸易之旅,大明赚的盆满钵满。一次贸易,可以驻军五十年都还有盈利。
当然,这也只是因为第一次的贸易有这么大的利润,欧洲的金银都被大明一下子赚走了一小半,下次绝对没有这么好的事了。
但是每两三年进行一次贸易,利润维系整个西方的驻军和开发费用,那都是绰绰有余。
从地中海到红海,三万海军要开走返程的五百条船,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每艘船上的人员,都只是最低标准。
但是对整个舰队来说,所有的人,所有的金银,所有的货物加在一起,都比不上朱瞻基重要。
一开始,海军总兵朱真坚持要所有的军队都跟随朱瞻基走,但还是被朱瞻基压了下来。
除了怕宗室闹事,朱真也不好指挥和安排,朱瞻基要留在身边,他将大部分的文官,大部分贸易代表团的内侍,修船的工匠,还有五千幼军,都安排跟舰队走。
这些人加起来也有近一万,平均算起来,每艘船上都能增加二十个人。
那些小船就不说了,就是大船上,多了二十个人手,也是很大的助力。
这还是因为大明的舰船都是硬帆,要是像西方一样的软帆,一艘船上,没有两三百人,根本走不了。
如今的船队上没有了大老爷,一切由朱真安排,加上台风季还没有到来,朱瞻基对他们能安全抵达红海,还是比较乐观的。
从亚历山大抵达开罗,朱瞻基与法拉吉就大明与马穆鲁克王朝的多项合作,迅速达成了协议。
除了驻军与贸易,最大的合作项目就是由大明出钱,马穆鲁克出人,共同挖掘从大苦湖到塞得港的运河,并且疏浚从大苦湖到苏伊士的古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