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这个时候却不管他们各自的想法,他也不会轻易流出武器制造技术,让西方迅速追上大明的科技。

在葡萄牙人正式投降之后,他迅速做出了各项指示。

金纯代表大明接受对方的投降,薛禄带领幼军士兵,在羽林卫学的探子们的带领下,迅速占据要塞的各个重要位置。

羽林卫在要塞选择一处适合充当朱瞻基行宫的地方,建立森严的防护体系。工部与内监就迅速配合,给朱瞻基建立新的行宫。

并且在休达两山之间的平地上,建立一个商品展示窗口。

同时,金纯在接受了葡萄牙人的投降之后,也迅速给来观战的一些使节递交了有大明文字,加上各国文字翻译的贸易国书。

这份国书虽然只是一份推销信,但是却动用了无数的人力才出台。

大明没有懂得西夷语言的人才,鸿胪寺与通政司只有会大食语言的通事。

在从忽鲁谟斯前往休达的这半年多的时间里,虽然大明通事已经跟着那些大食商人学习了一番西夷的语言,但是口头交流还可以,书面语言能力就差了许多。

因为这些大食商人本身就不是特别精通西方语言,他们大多掌握的也是拉丁文。

而掌握西方语言,最主要的就是需要记住一个个不同的单词,所以在不能利用各国的文字进行书写的时候,用拉丁文来写国书,成为了唯一选择。

而若不想被这些大食人在这个过程中颠倒是非,或者是曲解了大明的意思,还必须建立一套甄别系统。

甄别系统是大明抛开了那些从忽鲁谟斯联络的商人通事,重新在马林招聘人手组建的。

这里的人与统治了西班牙几百年的摩尔人可以说是一个民族,他们对其他语言或许掌握的还不够,但是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都是非常熟练的。

但是这还不够,因为现在的欧洲,文艺复兴的大潮,导致了语言和文字正处于一个飞速更新换代的时间段。

各国的语言和文字变化非常大,而且他们不像中文,文字不需要变化,变化的是组合方式。

他们的变化就是组成一个个不同的单词,而且单词与原本的单词许多根本是毫无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