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柴佬这件事好歹一开始就有定论,朱瞻基说服了朱棣,朱棣也不在乎在海外封一个实权知府。

朱棣同意了,吏部这里肯定就没有障碍。官袍是现成的,官印刻一个就好了。

金纯对这种既定事实的事情当然不会反对,所以用心做事。

但是笼络督马含这件事是朱瞻基的个人行为,想要金纯帮忙,就必须要把一切前因后果都告诉他。而朱瞻基并不想在他面前留下一个工于心计的印象,而且扶持一家,挑起战争,金纯这个老顽固也不一定会同意。

考虑了一番,朱瞻基决定让解缙来办这件事。

解缙现在虽然官职不显,但是要说大明朝在境外比较有名的名人里面,他最少要排在前十。

他是大明朝有名的大才子,许多外国的百姓,不知道吏部尚书是谁,但是绝对听过解缙的大名。

而且他也是朱瞻基一直都“尊敬”的老师,以后朱瞻基当了皇帝,他可就是帝师。

只要知道他大名的人都知道,他现在官职不显,是朱棣故意压制,留到以后辅佐朱瞻基的。

等朱瞻基登基,即使不可能直接担任太师,一部尚书也是跑不了的。

当朱瞻基把这件事跟解缙一说,解缙二话不说,立即就答应了下来。

他这个人性格虽然有缺陷,但是能力还是有的。属于情商比较低,智商却非常高的那个类型。

勾心斗角他不行,安排一件事给他做,他肯定不会坏了事。

何况,他还有一个精明能干的侄儿,一个做事靠谱的儿子帮他。

朱瞻基不相信,以他的名望出马,这件事他还能做不好。

来到霍洛岛两天,朱瞻基一直在忙于应酬。虽然苏禄国的所谓王爷,官员,不过是跟部落首领,部落长老一样的职位,但是他们毕竟控制着几百个小岛,将近两百万百姓的大型势力。

想要控制整个南洋的各大势力,每一家都不能疏忽,因为在任何一地的相关决策,都会有连锁反应,影响到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