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承徽能够得到朱瞻基的信任,自然是受宠若惊,坚决承诺会帮朱瞻基管理好后宫。
第二日一早,朱瞻基醒来后雷打不动地进行晨练。而法石寨的将士们得到了太孙已经起床的消息,立即都行动了起来,在大操场上面进行了一番演练。
看着这雄壮之师,哪怕只是一些面子工作,朱瞻基的心情也非常开心。
早餐的时候,他也得到了锦衣卫和咨情司对泉州商户的情报汇总,包括了昨晚郑和与那些闪族人会面一言一行和经过。
一上午,朱瞻基除了一次性会见了各水寨的各个将领,然后就在查阅这些资料。
看到这些详细的情况,朱瞻基才知道,是自己把问题想复杂了。
现在不是明朝末年,没有儒家和江南商人勾结,垄断国家经济的利益集团。也没有朝政败坏,权力萎缩,导致出现的胆大包天的勾结外藩的山西商人。
经过了朱元璋三十多年的割韭菜,如今的商人集团虽然因为社会的稳定又开始发展,但是依旧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胆战心惊。
现在的商人缺少安全感,这才是阻碍经济迅速发展的最大障碍。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联合起来,用经济实力来影响政治,因为他们都怕死。
泉州的商人们,包括那些闪族人,他们跟郑和的关系亲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前四次下西洋,郑和个他们带来了无数的利润。
因为这个时代的大型贸易,都控制在内监的手里。
郑和跟蒲家的关系,也不像朱瞻基一开始猜测的那样有勾结,有阴谋,不过就是因为同情和怜悯,加上同族的恳请,所以才帮蒲家求了敕书。
为了得到敕书,蒲日和向朱棣进贡了一座八百斤的纯金太上老君像。
而且蒲家已经被抄家了四十年,女眷死光,男人还有几个风烛残年,就只剩蒲日和还算年轻。
所以朱棣不在乎这个蒲日和,心情开心之下,加上郑和的好话,赦免了他的罪。
即便是这样,朱瞻基也不打算给郑和好脸色。最少要冷落他一段时间,让他长点记性,知道自己现在是谁的人。
当然,这是因为朱瞻基还想用他。要是不想用他了,只会对他客客气气,然后回来后就一脚把他踢到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