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朱瞻基敛财不是为了修建园子,也不是为了自己享受。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他还是懂的,有了钱,以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普及方面,皇室,或者说朝廷,都能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

有朱瞻基在这里,商业银行开业的这天,以为只要存银进了银行,以后与内监的合作就能优先考虑,所以仅仅是一天,就有超过五十车,二十万两银子被存进了银行。

一切,都只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开端。

朱瞻基又启程了,这一次的规模大了许多,船队的规模已经超过了五百艘。

下一站,泉州府。

第四章 蒲家

“殿下,老奴认为,离开了大明,再开始教士兵识字更好。若是没有离开大明就开始教,被陛下知道,容易节外生枝。”

朱瞻基的手里拿着三本薄薄的册子,一本是识字用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是这个时代最基础的识字书。

在没有拼音的时代,识字只能依靠老祖宗留下来的方法来解决。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了解了悠久历史文化的精粹。

朱瞻基也曾想过弄出汉语拼音来,但是从字根,韵母,声母,朱瞻基自己都不了解,如何能成系统地整理出来教育方法?所以他只是想了想,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一本是数学,从一加一到基本的加减乘除,然后到两元一次方程式。阿拉伯字母已经应用到了这本书里面,包括英文字母和拉丁字母。

这个时代并不像后人以为的那么封闭,在沿海地带,从宋朝开始就已经开始应用阿拉伯数字和拉丁字母了,只是没有推广开而已。

战士们利用六分仪测试方位,进行地图测绘,都需要基本的数学知识。光是依靠一千多幼军士兵,这项任务想要完成,需要太长的时间了。

还有一本是自然地理,里面的内容主要是对整个世界的描绘,在书里面,明确提出了人们是生活在一个球上,而且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的多。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风云雷电的形成,还有山河地貌的分布等等,算是科学概括整个世界的自然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