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登舟行动一直持续了半个时辰,所有人都上了各自的船,然后就是礼炮声响。

在礼炮声中,朱瞻基的旗舰上面升起了大明的皇旗,国旗,军旗。

朱瞻基一直站在旗舰的甲板上,向岸上送行的百姓挥手致意。

当所有人登船之后,旗舰上的三百水手共同绞动了五个绞盘,将数千斤的铁锚提了起来,其他水手则开始升帆,然后调整了帆向,正式起航。

从应天府出发的舰队只有不到一小半,主要是各军的将领和使节。

到了新江口水寨第一舰队的海军才会加入了起航的行列,但是这些人仍然只有一小部分,船只也只有三百艘。

当舰队到了宁波,那里有大批的商船,运输船,还有第二舰队的士兵加入,舰队的船只数量将会达到七百艘。

还有一批船是在泉州府,那里有差不多两百艘运输船和战舰,最后一批船是目前在交趾等待的将近一百艘运输船,他们负担着运输粮食的重任。

这次出海的十万人,一天就需要最少二十万斤粮食,按照两年的时间来计算,就需要一万万多斤,将近十万吨。

船队这次出行光是从交趾就调粮五万吨,然后其他各国也会卖粮给大明,凑够十万吨。

而且大明还跟榜葛刺,溜山等国也达成了购粮协议,他们已经为大明的船队都准备好了粮食,只等船队的到来。

等于说,一直要到交趾,所有的船只才会全部加入进来,也就差不多凑足了这次出海的上千艘船队。

如此大规模的船队,当然不可能一起航行。光是这些船集中在一起,船与船之间还要留出安全距离,这恐怕真要形成一片海上城市了。

船队将会分成前军,中军,后军,每一部分之间相隔两三日的行程,这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范台风。

虽然司天监和幼军包括从各地沿海招募的渔民都能观测天气,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分成了三批,连绵数千里长。

出发之前众人都忙碌不已,但是真的等到上了船,除了那些航海任务在身的船员,大部分人都空闲了下来。

朱瞻基的旗舰又进行了一番改装,为了安全起见,船体牺牲了载货量和载重量,各个部位都加固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