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恰逢秋闱挂榜,才十岁的朱瞻基以天真的语气询问,为何不把这些考上举人的文臣派到海外去了解一下南洋各国?
举人还不是进士,严格说起来还不是官,但是已经有了当官的资格。
如今的大明新朝初立,官员还不泛滥。但是连续换了三个皇帝,恩科增加了好几次,举人的数量也不少了,求官的更多。
朱棣当时也比较烦恼怎么安排这些人,随即下诏,愿意随舰队巡检南洋,并能写出让他满意策论的举人,可以优先赐官。
金榜题名三年一次,一次几百人,对整个大明的文人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官位更是杯水车薪。
大部分举人都卡在了最后一关,蹉跎岁月。现在不用再考进士,就能直接授官,登时吸引了无数人报名。
第一次只选了五百人,回来有超过两百人授予了九品,从九品官职。第二次就选了一千人,虽然依旧授官两百人,但是比例依旧很高。
第三次下西洋的时候,人数就突破了一千五百人。这次除了地方辅官选了两百人,组建银行的时候,也安排了超过两百人。
这一次再出海,人数也不会少于一千五百人。
这样算下来,这次出海,总人数即使不足十万,也相差无几了。
第二三五章 出发准备
“什么?你也要跟着下西洋?”朱瞻基瞪大了眼睛看着面前的中和子,脑袋摇的像拨浪鼓一般。“这绝对不行,道长你都已经七十三了,这一出门就是一年多,有个三长两短如何是好?”
中和子依旧一副云淡风轻的高人做派,捋着自己的胡须笑道:“贫道对自己的身体心里有数,虽然贫道不像太孙殿下将自己的身体练到炼气化神的境界,却也能炼精化气,延年益寿,祛病御疾。所以,殿下不用为我担心。”
朱瞻基愣了一下,问道:“你能看出我的境界?”
中和子摇头笑道:“道家内丹术,本就藏神于内。贫道只能看出殿下不凡,却也不知殿下境界。不过贫道常与一清子道长论道,倒是也知道一些殿下的情况。”
朱瞻基这才松了一口气,他能练到如今的境界,主要是依靠前世的经验。前世他就已经跨进了这个门槛,现在重新跨过门槛并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