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家宴气氛并不热闹,朱棣高高在上,与宗室关系亲密的朱高炽如今在京城,朱瞻基却跟这些宗室关系一般。
所以不到戌时,这顿略显寡淡的宴席就散了。
朱棣今天情绪不好,多喝了两杯,随后就回了后宫休息。朱瞻基原本还想跟他谈一下跟他出海的内监首领安排,也只能改天了。
这次出海,他是正使,郑和是副使,刚出海归来的候显这次留守,不过还有一个同样对南洋诸国比较熟悉的王景弘帮郑和减轻负担。
他们三人负责整个船队的全面工作,不管是使节团,还是贸易团,还是航海指挥,作战指挥,都由三人全面控制。
内监首领是朱瞻基最贴心的大太监金阔,他是负责内监贸易的太监总管,但是还必须给朱棣的亲信太监们留几个位置。
这次出海,光是内监就抽调了足足一千五百人,他们用这半年的时间,从全国各地筹集了大批的贸易物资。
这次内监准备充足,要将这些货物全部变成金银和各种生产资料运回来。
使节团由礼部,通政使,锦衣卫三部联合组建,专门负责船队的外交环节,总管是礼部右尚书金纯。
自日本之战之后,金纯这个在朱瞻基心里比较古板的文臣却对他亲热了起来。
这种亲热不是有心投效,而是对朱瞻基的处事之道有些兴趣。
在日本的时候,他还对朱瞻基意见多多,认为朱瞻基霸道有余,王道不足。
但是在发现朱瞻基的方法比他更有用了以后,他就开心细心研究朱瞻基处世之道,这次出海,也是他自己主动要求的。
使节团的人数有五百多人,除了各级吏员,更多的是翻译人员,这也导致了这里面的异族占了一大半。
甚至里面还有来自东欧和南欧的人员,他们有些是被俘虏过来的,有些是到南亚一带做生意,被他们的使节带过来的。
使节团的翻译总管是朱瞻基比较赏识的马欢马宗道,此人学识丰富,具有很高的外交水平。
《瀛涯胜览》此书一出,他也成为了如今大明在外交领域最权威之人,仅比如今帮朱瞻基管着下马桥农庄的陈诚名气略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