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当地的十里八乡,王大柱也算是个人物,但是这一辈子都没有出过洞庭湖的他,根本不能理解为何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还又翻出来给予这么大的嘉奖。

特别他还见到了太孙,而这位龙子龙孙还能拉着他的手喊一声“老人家,你受委屈了。”

刚强了一辈子的王大柱虽然比那些年轻人更世故,却也更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

太孙的一句受委屈了,让他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吃的苦都不苦了。

他颤颤抖抖地登上了高台,上台后顾不上说话,先是跪下向着朱瞻基磕了三个头,才被他旁边跟着的一个文书拉起来。

这个文书是他的翻译,他一辈子没有出过洞庭湖两百里,说的自然是当地的土话,没有一个说官话的助手,他的话会让人如同说天书,听不懂。

会议正常地举行了下来,朱瞻基这两天也是哪里都没有去,耐着性子参加了这次的表彰大会。

造星计划是他一直以来都非常想要实施的,在他的计划里,这些原本的普通士兵和军人,经过一番包装,要迸发出不下于中举,甚至是当状元的荣耀。

当然这很难,因为整个社会对文人的推崇不是一两个人能够改变的。如今整个社会的基础构架就是士农工商,士人位于金字塔尖。

但是,能够读书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人都还是只会识数,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想要改变这种局势,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全民普及教育,让人人都变成士人。

但是以目前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结构来看,非常困难,他觉得,如果自己能够用五十年代时间,把教育程度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以上,那就足够了。

如今的人更少,整个大明也就五千万人左右,但是正是因为人少,所以每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不能支撑下一代的全面的教育普及,连老师都凑不够。

想要发展教育,一是要增加人口,其次就是发展经济。

如果只是依靠大明的自身发展,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大明才需要去海外掠夺更多的资源,来弥补自己的经济。

当南洋的粮食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到大明,当境外的资源可以给大明源源不断地提供生产资料,那个时候,哪怕是强制,也要开始在孩子们中间普及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