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杨士奇,朱瞻基心里没有愧意,但是毕竟杀了他儿子,所以还是一点心结,两人在过去一段时间也见过几次,却没有交谈。
朱瞻基原本以为他心里有怨,却没有想到他这次主动来找自己,而且还是安排他的二儿子杨道来拜入幼军。
不,现在已经不叫幼军了,而是叫羽林卫学。
“臣长子愚鲁,粗劣,不堪殿下之教。但是次子道为人本分,也尚能吃苦,尚盼殿下能不计前嫌,收录于门下。”
杨士奇人长得英俊,两个儿子也都不差,杨稷的脸上有一股戾气,但是这个杨道目光端正,一见就让人有好感。
朱瞻基知道这是杨士奇在修补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心缓和跟他之间的心结,毕竟这个人可是在历史上留下名声的“大人物”。
走进了历史,那些只是在书上看到的人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朱瞻基才知道,任何一个能被历史铭记的人,都不是无能之辈。
不管他们有多大的局限,或者说是缺陷,但是在这个时代来说,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成功的人。
能够到达如今的地位,他们每个人都有不能湮灭的闪光点和出色的地方。
朱瞻基盯着杨道看了一会儿,才说道:“汝兄被我所斩,可有怨恨?”
杨道见朱瞻基越过了父亲直接相问,虽然有些不习惯,但是仍然躬身作揖道:“小臣不敢,道虽为大兄惋惜,但他违反军令,乃咎由自取。殿下秉公执法,无可指责。”
他被朱棣封为将仕郎,虽然只是很小的官,但是毕竟也是臣了。
朱瞻基倒是不知道此节,听他自称臣,还愣了一下,听了杨士奇的解释才明白了过来。
带着他们父子来到东华门内的咨情司衙门处,请了他们在会客室坐下。朱瞻基又问:“既然学士次子九月底就来了京城,为何今日才来寻我?”
杨士奇叹道:“因长子不肖,士奇深以为憾。养不教,父之过,当初是我没有管教好长子。所以次子抵达京城,士奇亲自教导一段时间,然后才敢让他为殿下效力。”
朱瞻基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学士能如此想,孤很高兴。希望杨稷的事情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关系。只要杨道能好学上进,孤定当好生提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