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铸压场跟工部定做了一架直径超过二十米,宽度超过三米的铁质结构,木制附件的超大型水车之后。
内库纺织厂那边,就把自己的水车全部拆掉,换成了这种超级水车。
而这种水车的动力,一架就能带动一个编组的几十架纺织车的转动,让大明出现了第一批的流水线女工。
原本是六部之尾的工部,因为水泥的出现,现在在修建全国第一个混凝土公路网。因为水车的出现,控制了天下的工匠,成了比户部还要肥的衙门。
现在的户部两位尚书,宋礼和吴中,走到哪里都被人巴结。
那些地方官原本对工部不理不睬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为了早日修上混凝土路,不要说尚书了,就是工部出去勘测的主事,都被他们送上厚礼。
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几百年前的人,照样懂得这个道理。
短短一年的时间,大明就兴建了将近一百座水泥厂。要不是朝廷严控工厂数量,恐怕每个县都想修建一座属于自己的水泥厂。
漫山遍野的石头,烧制了就能变成银子,而且还不愁销路。如今的大明对水泥的需求数量巨大,朝廷又有银子,竞争可谓激烈的很。
对于这些改变,朱瞻基是乐见其成的。工商兴国,可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
而水泥厂,虽然对工业的发展不像水车的影响这么大,却能改善整个基础环境,成为撬动工业发展的一个巨大基础。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朝廷支出的经费少的可怜。支出最大的,就是人工的费用,还有地方政府截留的商税。
除了水泥厂,现在大明建设最多的就是板车厂。
板车的制作实际上非常简单,一个刚出师的木匠就能做。唯一带点技术性的就是木制车轮的制作和轴承的制作。
这一点被工部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只有让工部参股,才给各个厂家提供现成的轴承。
板车的需求量大增,是跟水泥的生产是离不开的,也跟混凝土道路的出现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