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朱瞻基又接见了几个正大着肚子的妻妾,搁在后世,这一个个都是初中生,高中生的年纪,现在却都要当母亲了。

她们的脸上也没有了稚气,比后世十几岁的女孩子要稳重的多了。

当朱瞻基在母亲的照顾下吃过了午饭,李亮他们押送着足足十余船的金银,才回到了宫内。

这一批的金银上次更多,虽然有一部分是货款,要返还给内监进行商业运作,但是依旧要在承天门外展示几天。

虽然经历了上次的展示,百姓们对于这么多的金银已经不再稀奇,但是对文武大臣来说,朝廷现在多了上千万两银子的财富,不用担心会入不敷出,也不担心以后会遇到灾年了。

清点金银的时候,刚在西殿大宴之后的不少群臣也来看了一会儿热闹,朱瞻基也见到了都知监大太监李谦。

都知监掌宫廷各监行移、关知、勘合,另外还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负责皇帝和皇室成员的前导警跸。

也就是说,这个衙门是监管其他各监的职责,并且负责皇室成员出行安排,包括分配内监护卫。

如此重要的职责,每一任的大太监都是皇帝最宠信的人。

李谦乃是内监七大首领太监之一,从小被朱棣养大的,深受朱棣的信任。

不过在前年北征之时,朱瞻基就跟李谦建立了亲密的联系。他虽然不会违背朱棣的命令,但是给朱瞻基行一些方便,透露一些信息,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监管内监的宦官们装卸银子的时候,朱瞻基和李谦根本没有背着别人,就在皇宫小河的桥上,进行了一番对话。

“太祖赶走了蒙元,陛下虽然北征了两次,但是只是打服了北元人,却没有取得太大的战绩。殿下今次直捣黄龙,抓获了倭国王室,这功绩可要比皇上立下的功绩要大的多。陛下一直忧虑文官们在历史上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心思难免多了一些。”

朱瞻基嗯了一声问道:“那他有没有透露什么意向?”

“殿下立下不世之功,陛下如今也有意效仿。只是朝鲜李氏如今对大明忠心耿耿,济州岛不仅没有问我大明再要回,殿下攻陷京都的消息传出,李氏立即又派出使节进献宝物和美女。北元的鞑靼一族如今内附我大明,郑亨在北明山开矿,大部分工人都是鞑靼提供的奴工,我大明也不好再对他们动手。瓦剌人如今势力大损,就连马哈木都被鞑靼部的阿鲁台抓获……”

朱瞻基愣了一下,问道:“马哈木被抓住了?”

“上个月被阿鲁台抓住的,阿鲁台将他与答里巴全部都抓住了,送与了我大明。郑亨也派人将他们押往京城,应该再过半月就能抵达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