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朱瞻基不想跟他计较,要不然,光凭得罪了太孙良娣,又被太孙碰到,十条命也不够朱瞻基宰的。
“殿下,为了略表歉意,蓝良娣这两船蜀锦,我安源丝行就按原价收了。”
“此事我既然知晓,还会让她抛头露面吗?既然是上好的蜀锦,我自有去处,就不劳你费心了。李少监,记下他的住址,以后我要有事找他,也能找得到人。”
打发走了安小虎,朱瞻基又考虑了一下利用种棉花,养羊将商人们往草原,往西北那边引。这个计划突如其来,还没有完全考虑好,需要从长计议。
最少,他也要回去好好了解一下如今的大明纺织行业情况,知道大明如今的棉花产量,才好统一安排。
进了夹江工业区的范围,最下游是一里多长的粮食加工区,这里临近秦淮河的入江口,岸边停靠了无数的拉粮食的平板船,人来人往。
往上游是十几座专门加工玉石金银首饰的作坊,这里规模小一些,人员也没有那么复杂。
然后还有一大片区域被内监给圈了起来,他们财大气粗,要了足足有两里地的江堤,安装起来了近百架水车。
所有的厂房都是依江而建,青砖围墙,有点像后世的五六十年代修建起来的国营大厂。
再往上游就是禁区了,进出都有水师的将士把守,这里主要是工部的水车研究中心。如今的水车各项功能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而尝到了甜头的工部安排了最少数百工匠在这里做各项研究。
这里其实不适合搞研究,在朱瞻基的计划里,这里以后都将会开发成工业区,真正的研究,应该放到江心岛上去。
有水师在哪里驻守,没有人敢随意上岛。
那边现在还在等水泥生产,目前水泥的生产供不应求,所以江堤的固化工程进展缓慢。
不过这件事朱瞻基也不急,只要他已经推动了整个工业的发展基础,后面其实就不要他操心了。
因为看到了利益,任何人都有足够大的干劲儿。
他需要做的,只是引领一下发展方向就好了,然后偶尔指引一下一些新技术的进度就足够了。
锻造厂与浇铸厂位于工部研究中心的下游位置,属于内监的产业。这里是八座几十米长的大仓库。靠江边的是车间,然后有个大院子,里面堆满了从淮北那边运过来的炼好的焦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