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内环的凹槽就更加简单,只需要换一个从里面夹紧的夹具,从外面就直接磨出了一个凹槽。
不过因为磨石损耗的很快,所以需要马致才随时调整角度,这就需要丰富的经验的。
不管怎么说,这也要比一个人拿锉刀来锉,要快的多,而且还能直接成型。
现在最麻烦的还是钢珠的打磨,这个实在没有好的工艺来解决。
如今的钢珠,大多数时候是把融化的铁水或者钢水,用水排吹到空中然后掉进水里直接凝固,这样就能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铁珠,然后再打磨,淬火。
水排就是古代的自动鼓风机,利用水力来自动压缩空气,将空气送进冶铁炉,增加炉温,融化铁水。
朱瞻基以前从来不知道这种工具,还是来到明朝以后,才知道原来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如此先进的鼓风机。
不过这种方式制造出来的铁珠大小不一,很难挑选出适用的钢珠。
所以,还有另外的方式,一种是浇模,就是用泥范做成圆形,然后把铁水浇进去。另一种是用线材截断,一点点的打磨,这都需要耗费无数的时间和人力。
看完了马致才的展示,又亲眼见识了用两个人,一个人拉,一个人推就能拉动三十石的牛车,他们对轴承的作用就再也没有了一点怀疑。
吴中看着这台机床问道:“殿下可否允许工部防制此机床,继而推广天下?”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当然可以,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殿下请明示。”
“工部每制作一台这样的机床,就必须要给我的机械研究院缴纳机床造价百五的专利费。”
一台机床的造价的成本大约在五十两银子,主要的成本就在于钢铁的成本和齿轮的打磨。朱瞻基开口要百分之五的专利费,等于只有二两半银子。这点银子对他来说可有可无,但是这个制度,他想要从现在就建立起来。
众人纷纷都傻眼了,看着朱瞻基说不出话来。这些钱虽然不多,但是没道理他们为大明做事,也相当于给朱家做事,还要给朱瞻基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