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5页

因为尚书省大佬的权力,本就巨大变无可变。

而李祎去的方向则是门下省。

李祎的权势变化,才是真正的翻天覆地。

一下子从一个外臣边帅,直接加封冠军大将军,左卫大将军,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并执掌门下省事务。

门下省的长官是侍中源乾曜不变,理论上来说李祎地位并没有超过源乾曜,可李隆基在任命中加了一句“执掌门下省事务”,这一句几乎就架空了源乾曜的权势了。

只要李祎在门下省站稳了脚跟,取代源乾曜也就是时间问题。

对于这一点,裴旻到没有什么意见。

源乾曜在重大问题上从不发表意见,处处以和事佬的身份示人。

或许他的存在消弭了鹰派、鸽派之间一些不必要的内斗,却没有真正做到一个首相应该做的事情。

也许就是因为中庸,李隆基才让源乾曜当了那么多年的挂名首相。

但自从裴旻担任尚书令的那一刻起,无形中首相的位置已经换人了。

侍中的地位大于尚书左仆射无疑,可跟尚书令一比,却又逊色许多。

裴旻当了尚书令,成为了首相,自然不需要源乾曜这样的和事佬。

政治场上有人进,也就有人退。

裴旻晋封尚书令,得首相之位,源乾曜让贤是理所当然的。

走在去中书省的路上,李祎见面前有一人在徐徐走着,正是忠王李亨,想着自己要不要去打个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