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页

李隆基有些吓到了。

这种劳师动众的调查,那不是什么三司法的事情了,而是以举国之力,调查这一个案子。

王鉷表情微变,肃然道:“郡王是不是过于徇私了?您与贺尚书的友谊,我等了解,但是举国之力,这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难不成郡王是想让我朝万万官员什么事情都不干,都为这个案子奔波?”

“有何不可?”裴旻早将王鉷定义为怀疑对象。

尽管手中的资料种种显示与贺知章有隙的是杨婕妤,跟王鉷无大关联。

但裴旻却相信王鉷必定参与其中。

因为杨婕妤是没有硬实力的,她现在确实是位高权重,可她的地位权势都源于李隆基,离开了李隆基她什么都不是。而且她身在宫中,行事束手束脚的,显然没那本事超控这种事情。

王鉷无疑是杨婕妤在宫闱外最得力的助臂,他没有理由置身事外。

这里也没有任何顾忌,直接针锋相对的道:“王太府太天真了,还真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案子?陛下,您或许不太了解我那老哥哥,他是那种不恋慕权势,持身自正,且心胸开拓之人。他从不与人争斗,也不屑与人争斗。活了大半辈子,也未与人结仇,谁会如此劳师动众的从外地请一个高手取他性命?臣有理由怀疑这不是仇杀,而是政治谋杀。有人觉得老哥哥挡了他的路,才派人下的杀手。真是如此,此事实在是太过恶劣了。”

李隆基听到这里,表情一凝。

他为人重情又无情,对于他认可的人,关怀备至,不在乎的人,视如草芥。

贺知章恰是他不在乎那类人之一,要不是因为裴旻这层关系,直接丢给大理寺处理就是了,自己甚至懒得过问一下。

可听裴旻这么一猜测,李隆基眼中厉色闪现。

官场有官场的法则,庙堂有庙堂的制度。

李隆基身为皇帝,帝王心术自少不了。

他除了放纵与裴旻、王鉷这样的亲信以外,对于其他人都掌控着一定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