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多礼!”裴旻说着,让他们一并入座。
张旭见来了客人,也让下人准备了小菜。
孟浩然只是人长的粗犷,言谈举止还是有着文人风骨,不卑不亢也不骄不躁,于人一种粗汉子绣花的感觉。
裴旻跟孟浩然聊起了徒弟李白。
孟浩然也说起了他们结识的经过。
“开元十年,余襄阳酒肆与好友贾舁诗酒唱和。太白醉醺醺的大闹酒肆,原以为他只是一个酒鬼,不予理会。却不想太白是故意闹事,酒肆的东家低价强买农家精粮酿酒。太白看不过眼,逼出东家,为农家出头。太白剑法飘逸,为人洒脱,剑与人相辅相成,豪气干云。余见他为多人围攻,忍不住上前相助。两人一见如故,相逢恨晚。”
裴旻眼睛一亮,笑道:“浩然也会剑?”
孟浩然颔首道:“九岁那年读书学剑,至今二十余载。比不上国公天下无双,亦不如太白兄潇洒飘逸,对付三五蟊贼,不再话下。”
裴旻敬了孟浩然一盅,在这个尚武的时代,单纯的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真的不多。
孟浩然又说道与李白的武昌再会,“那时余正打算去广陵访友,太白还赠了一首离别诗。”
说到这里,孟浩然还颇为感慨。
他成名已久,且阅历丰富,初次结识时,诗文造诣上胜初出茅庐的李白许多。
一开始李白在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这方面向他请教许多。
孟浩然的诗文有“以古诗为律诗”的特点,李白在这方面与孟浩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显示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但是不过短短年余,两人再会的时候,李白的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感觉。
让孟浩然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