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页

郭子仪不了解裴旻,不敢妄听世人的评价。

但他知道裴旻的这种情况,有些危险。

一旦为君王所忌,或者他本人起了贰心,与他走近了,就会给殃及池鱼。

就算不给波及,郭子仪也不想为道德恩情所束缚。

以自身的政治角度来分析,与裴旻划清界限是最理性的选择。

裴旻最初带着几分忧伤,但认真的想一想,却也想通了。

就如他说的“八字不合”……

回想郭子仪一生为大唐的功绩,设身处地的考虑,裴旻觉得自己会跟郭子仪走不同的道路。

郭子仪是用退让,顾念大局,恪守臣子本份,延长、维持唐朝的存在。

而裴旻觉得自己会走霍光的路,他没有郭子仪那种厚德载物的胸怀,所以手段会更加的激进。

以权以威望胁迫幼主,不破不立,将奸臣、奸佞杀个干净。

但是如此一来,结果只有两个,要不就是跟司马家一样篡位。

要不就是跟霍光一样,自己固然得到了一世英名,为汉宣帝创造了最强汉王朝的基础,却给子孙后代留下了无尽的灾难。

世间就没有两全其美之事……

裴旻念及如此,也庆幸自己没有面对郭子仪那样的局面,对上的也不是李亨、李豫、李适这些皇帝,而是心大的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