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旻也没有直接进鄯州,先一步到了军营,口头表扬了所有将士,让他们回去听候封赏。身为节度使,他是有权力嘉奖提拔有功将士的。
不过论功行赏之事,重中之重。如何安排才能合情合理,如何奖赏让诸将心服口服,这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能不能令行禁止,让军中诸将心服口服,赏罚分明尤为重要。
裴旻深通兵事,在这方面也不敢小觑,论功行赏之事还需细细思量而定,同时也安排兵士将康待宾、何黑奴押送上京,交由李隆基处置。
虽然裴旻也有权力对于康待宾、何黑奴例行惩处,却并未如此做来。
将贼首交给朝廷处置,也是一种态度。
伴君如伴虎,此话流传千年,经久不衰,也有一定的道理。
李隆基固然并非勾践、刘邦、朱元璋这样的帝王,但若臣下过于张狂,如姚崇那般,也是他不能容忍的。
裴旻也无心成为韩信、蓝玉、年羹尧这类持功自傲的典范,反之若是可以如李靖、郭子仪一般,功盖天下而君臣不疑,位极人臣而百官不疾,才是他的理想目标所在。
故而对于对他无限信任的李隆基,裴旻始终怀有着一丝尊重。
当然这也是李隆基愿意放权,敢放权给裴旻的原因之一。
人贵于相互尊重!
李隆基能够感受到裴旻待他的尊重,对之也格外信任。
回到鄯州,裴旻一如既往的先拜见了自己的母亲,看了看妻子儿女,至于陇右大事都放在了一边,有张九龄、袁履谦的相助,很多事情只要过目便可,无需他亲力亲为。
抱着最疼爱的小七,裴旻隐隐约约能听清楚小七咿呀咿的叫着“嗲,嗲,嗲”的声音。
此刻的小七还没有产生灵智意识,无法将这个“嗲”与父亲联系在一起,遇到谁都是“嗲,嗲,嗲”的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