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透露,法国的陆军兵力总共是50万左右,能调动作战的兵力大概是35万人,其余的大多是国土驻军,一时间难以调集。
而普鲁士方面,让大家吃惊的是,除了远征东北方沙俄的那15万军队之外,在受到法国和丹麦军队进攻的同时,北面普鲁士立刻调集了8万军队进入日德兰半岛迎击丹麦军队,西南面的莱茵河畔和黑森法兰克福一带,普鲁士也迅速调集了三个军团共计32万兵力,除此之外,普鲁士甚至还派出了一支5万人的军队从萨克森出发赶往波西米亚,增援布拉格地区,作出防范已经中立的奥地利收复波西米亚的样子。
这样一算,单单普鲁士目前调派的军队,便已经合计超过60万人。在欧洲已经呆了好多年头对普鲁士很是熟悉的郭嵩焘估计,整个以普鲁士王国为首的如今德意志联邦,军队已经接近百万之众。甚至,因为普鲁士王国实行普遍征兵制,许多已经没在服兵役的壮年男丁都曾经服过兵役,若是发狠全国男丁都动员起来,组成的兵力很可能超过100万,达到130万甚至150万之众,如今普鲁士王国连同他主导的德意志联邦是西欧兵力最强大的。
而唯一欠缺的是,普鲁士的经济远远没有它表现出来的军队那么强,战争拖得时间一久,消耗一大,很可能普鲁士便吃不消了。因此,根据郭嵩焘的情报,冯云山猜测普鲁士之所以不撤回攻打沙俄的军队,便是想尽可能地占领沙俄的领土,以拓展战略空间,甚至通过缴获沙俄的资源财富来填补战争的消耗。
但如今,冯云山觉得中华帝国还是保持观望为好。
不过,半个月之后,冯云山的这个念头被欧洲传来的战事消息给改变了。
如今欧洲至中华帝国圣京的消息,经伊斯坦布尔的电报至亚丁港中转,从海上经快船抵达星加坡,再换成电报直接到圣京,虽然已经算是很快了,但还是得大半个月以上的时间。
普鲁士的第一和第三军团共计18万军队与法军的莱茵联合军团中7万兵力的麦茨军团在洛林与萨尔交接地区正面遭遇,发生了洛萨会战,最终麦茨军团惨败,损失近4万兵力,仅仅不到3万人绕过卢森堡退回洛林。
普鲁士的第二军团14万人,则与法军莱茵联合军团的另一部分夏龙军团共12万人在阿尔萨斯准备进行决战,不过这个时候麦茨军团惨败的消息已经传开,巴黎方面下令夏龙军团放弃正面决战的战术,改为往西北撤退,与在梅斯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亲自率领的皇家近卫军和第6军共5万人会合。
第1316章 普鲁士陷入困境
经历洛萨会战的惨败,拿破仑三世意识到战无不胜的法国军团遇到了劲敌,而且敌军兵力众多,便向身处巴黎的监国欧仁妮皇后要求增派援军。
可欧仁妮皇后对如何作战完全没有什么主意,她虽然坚持要出兵攻打普鲁士,但完全是受到身边的大金资本家的鼓动,尤其是陆军部大臣佩尔西尼公爵的意见,为了节约军费开支,她拒绝增派援兵,认为夏龙军团和皇帝近卫军团联合起来肯定能击败敌人,她不但拒绝派出援兵,还督促前方的法军尽快地汇合一处,然后再从西北方向发动进攻,占领普鲁士王国工农业发达的莱茵河东岸和法兰克福等地。
而此刻夏龙军团的指挥官帕特里斯·麦克马洪察觉到普鲁士王国的准备比法国军队充分很多,加上麦茨军团惨败惨败,莱茵联合军团已经被打破,形势对法国很是不利,他决定继续后撤到夏龙一带,等巴黎方面派出援军,准备充分之后再向普鲁士发起进攻。
毕竟,前方边境的阵地是为进攻而设的,根本不适于防御,在这种态势下,自己一方应该撤向后方的战区纵深地带,补充兵员调整部署之后,再待机与敌军决战。甚至,连战略地点都选好了,就是距离巴黎不远的夏龙一带。
可惜的是,作为法军的总参谋长埃德蒙·勒伯夫属于皇后一派,他向皇帝拿破仑三世坚决建议执行巴黎的决定,不准军队再继续后撤,否则危及巴黎,而是要调转方向避开普鲁士的主力从西北方向两国边境线上突破,跨越莱茵河向普鲁士腹地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