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钢铁产业的发展,便可以应用这个人口红利!但我想,任何产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大力发展钢铁产业,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将这劳动人口从农业之中解放出来,但不一定所有的都要投入到钢铁产业之中。
我最近在思索那些西洋国家,就比如说英国,为何他们的人口不及满清人口的十分之一,而他们的综合国力却比中华帝国要强大得多,究其原因,是他们广泛使用先进的机器和技术工人,也就是说,他们的劳力从事的是能生产更多财富的行业,比如纺织、钢铁、采矿、机器、造船、运输贸易,甚至是军人,而不是农业。
举例来说,就比如英国的煤炭行业来说吧,根据我们前些时间收集到的数据,英国在4前年的时候,也就是西历所谓的1860年吧,总共约有25万煤矿工人,煤炭产量为8130万吨左右,算起来,凭借每个煤矿工人一年生产下来的煤炭大概是325吨左右,按照如今的45圣元每吨的价格,价值大概在1462圣元左右,除去开采煤炭和运输销售的成本之外,产生的利润价值折算成圣元,大概是1100元左右。也就是说,英国的煤矿工人一年能创造出1100圣元的价值出来,当然,这还包括他自己的薪俸在其中。
而英国的农民的话,一年创造的价值,折算成圣元的话,仅仅300圣元左右。从这里便能看出,即便是在英国,从事煤矿工人的劳力,也比从事农民的劳力创造的价值也要多得多!当然,英国的煤矿工人他们一年的俸禄还是只有350圣元左右样子,其余的750圣元都被那些开设煤矿的老板们给赚走了,但这是另一回事了。”
“而英国的钢铁工人,他们一年创造的价值便更高了,根据身在欧洲的郭嵩焘郭大人的估算,英国的钢铁工人工资折算起来,在每年400圣元左右,有技术的熟练工,甚至能到500圣元以上。而实际上,他们每年创造的价值,比煤矿工人更高,能达到1400圣元甚至1600圣元左右。若是不算那些洋人老板们的剥削之类的,除去原材料等成本,包含那些工人本身的工资在内,钢铁工人辛苦劳作一年下来,所创造的总价值,也就是带给这个世界的总财富,远比农民高出许多!而这样的话,将这些劳力配置到钢铁等工业之中,的确比从事农耕的乡农要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罗泽南接着自己的长篇大论,继续说道:“这就是我最近思考的一些问题。从这方面来说,我又赞成李大人的举措,希望帝国能大力发展钢铁产业,将广大的乡农们,转移到钢铁工人的队伍之中,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其实不仅仅是钢铁产业,其他的各类工业都可以,当然,钢铁产业是基础。这样的话,便能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人力成本,增加我国的综合国力!但唯一的条件和判断标准便在于,我们准备要开战的大炼钢铁,能否做到正常的壮劳力产生的价值,大为超过正常的种地乡农创造的价值!”
听完罗泽南的长篇大论,众人总算明白了他说的道理,同时也为他的见识所折服,所有人都陷入沉思之中。
罗泽南不愧是理学大师,这个独到的见解和思辨方式,让人不得不佩服。事实上,不正是这个道理么,到底要不要进行大炼钢运动,取决于是炼钢划算,还是种地划算。
因此,李鸿章哈哈笑了起来,他直接下结论道:“大炼钢铁,产生的价值必然比种地要大得多!既然罗大人也赞同大炼钢铁,我们内阁便就此决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炼钢铁运动,全力发展钢铁产业!我以内阁副总理的名义,下发内阁令,发动全国各地尽快掀起大炼钢铁的高潮!等出了一点成绩之后,再向陛下报喜,为众位大人请功!”
第1258章 罗李冲突
罗泽南有些犹豫,他刚才说的,虽然是赞同要发展钢铁,但不是全部人都压上去。而是要充分评估去从事炼钢铁的工人能创造多少价值之后,再决定是否开展大规模冶炼钢铁。但想想,炼钢应该总比种地要强得多,加上又是李鸿章就任内阁副总理以来的第一个重大决定,想想便没有再说什么了。
而得到众人认可的李鸿章,很快便敦促内阁的工务部将大炼钢铁的要求布置了下来,要不是因为工务部部长曾玉珩没在圣京,只怕炼钢铁的方案都已经列举出来,直接下发了。
但即便是曾玉珩没在,有工务部钢铁司的众多主事,特别是李鸿章单独宣布成立冶金局的情况下,很快,工务部的钢铁司的主事们,将大炼钢铁的总体方案写了出来。
次日一早,罗泽南便看到了送到他的案头、即将要下发的总方案,他当即大吃一惊,在这个方案之中,似乎已经出乎了他的预料之外了。
原本他还想着,即便是不评估钢铁行业到底需要多少人,到底钢铁工人能创造多少财富,至少也不会比种田差,发展下钢铁工业,总没坏处。但没想到但他看到这个方案的时候,却被吓了一大跳:一切都还是以最为疯狂的方式进行大炼钢铁运动!
方案之中明确要求,各省、各府都必须要大搞钢铁运动,每个省份,都要落实本省的各个府坚决执行一项行动,那便是必须要求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而且还必须是壮劳力一齐上阵,抓住“春耕播种”之后的有利时机,全力突击,迅速掀起一个宏大的大搞钢铁生产高潮,坚决完成陛下和朝廷分配给各地的今年一年钢铁生产任务,争取全国一共炼钢铁1000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