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页

大画家[校对版] 醛石 1765 字 2022-10-22

这位鲁先生一听不乐意了:“你们怎么说话呢!这三幅作品不是真迹?我问过好几个人都说是非常像方逸的作品!他们看不太出来我才拿到你们这里来的,你们一看就说我这画都是假的?怎么可能!我也是知道一点儿方逸先生画风的”。说完开始指着自己的一幅作品滔滔不绝的说起了方逸所谓古典主义风格的作品特点。

这个人光是财迷心窍而且还是个二百五!陈升林立刻在心里给眼前的这位客人下了定义。面前的这位说的方逸的风格对不对?那是完全正确的,说的都对,不过说的再对这三幅作品也没一幅是真的。

老实说收藏市场上不怕真正懂行的,也不怕那种就是刚入行的,这两种人你还能够说的明白,还能听的进去别人的意见,最怕是就是这样的半调子货,你说他不知道吧,他说起来还是头头似道的,你说他知道吧,明摆着的三幅假作品,他却能一根筋的认为它们就是正品。

郑小鹏听不下去了,组织了一下自己的语言,对着客户说道:“不说这幅作品,就说另外的两幅,原作就在石艺的刘鸿硕方逸师徒展馆中展出呢”。

这话的意思够明白了吧!你手中的两幅原作就在石城艺术学院手里,你还敢说这两幅作品是真迹?人家原作就在那里摆着呢!

“这有什么不好解释的!”这位鲁先生一翻眼睛:“他们那里挂的是假的,我的才是真的!”

这句话一出,郑小鹏和陈升林立刻不由自主的发出了一声:啊!两个的脑子里立刻一片浆糊。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位脑子里想的是什么,这样的话都说的出口,而且说的理直气壮的。石艺收藏的作品就是方逸自己捐出来的,这样的都成了假的,你手里的反而是真的了?两个觉得自己长不么大还没有听过这样的逻辑,简直可以说是颠覆了人生信条了。

“你听我跟你们说,我是怎么得到这三幅作品的”鲁先生看着一脸呆相的两个人得意的开始讲这三幅作品的来历。

这故事说的,在郑小鹏和陈升林听来那就跟小时候听一千零一夜似的,说白了点儿就是听天书,什么方逸在国内的时候有一位一面之交的好友,两人一见如故,彻夜长谈。因为这位好友说很快要出国,方逸就随口说让他到自己的画室里去挑几幅画,这位方逸的好友就挑了这三幅,然后呢这位一面之交又没去成,怎么没去成呢,生病了然后就挂掉了,这三幅画就落在了方逸好友的妻子和儿子手中。

这人的妻子呢也不是混这个圈儿的,也不知道方逸是谁,就说想把这三幅作品卖了出去,正好让这位鲁先生赶到了,到了他们的家里,从众多作品之中一眼就看到了这三幅作品,细看之下就确定是方逸的作品。后来这位鲁先生不动声色,和母子二人斗智斗勇,以十五万的价格拿下了这三幅作品。

“这才让我捡了个大漏儿”鲁先生说完就自得的总结了一句。

“您真是太牛了!”郑小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在脑子里翻来覆去的想了几遍也不知道国内什么人让当时如些自信的方逸一见如故的,要说这样的人不是没有,鹿其坤和方逸长谈的事情,郑小鹏就是知道的,至于还有别的什么人那真是没听说过。而且也不太可能,虽然故事讲的很动听,也很动人。不过画古典主义风格的时候,方逸根本没有自己的画室,用的是老师刘鸿硕的画室,还呆在方逸的画室促膝长谈,相互钦慕对方的画技?那时候的方逸怕是国内除了老师就看不到别人了。再说了这故事在郑陈两人听来简直就是漏洞百出,也不知道怎么这个就没听出来,不过看这位的样子也不该是能听出来的人儿。

这句话从郑小鹏的嘴里吐出来可不称赞,配上语气那是十足十的反讽。可是这位鲁先生听不出来,反而是一脸的得意样儿。

“十五万买下了这三幅作品,要是真迹你就真是捡了个天大的漏儿,现在这样的作品一幅放到拍卖行,起价都要一千万左右,您还是拿回去继续收藏着吧!”陈升林只得这样说道。

就这人的脑子你还说什么?啥也别说了,赶紧让他拿着三幅宝贝滚蛋吧!想捡漏都想的魔怔了,一下子十五万变三四千万?你还真是敢想敢说啊!

“那你们给我出个签定书!”鲁先生张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