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页

但北境大军阵前失去两名主将,也是迫在眉睫要善后的大事。

杨文斌在北境经营多年,他一死,军心必乱,现在得快些选个能镇得住场子的人过去接手。原本同是辅政大臣的秦虎就很合适,可是秦虎受了伤,秦仲誉贿赂礼部侍郎搞小动作,也让人不放心起来。

朕想了想,觉得不如直接提拔杨希忠做主将。

谢归之反驳道:“杨希忠能力还需要锻炼,先前杨文斌回京述职,雍州四城,便是因为杨希忠没守住,丢掉的。”

谢归之说的有道理,朕又提议:“不如让唐孝乙去?顺便把枪械营一起带过去。”

这回不等别人,唐孝乙自己出来反对,看了看熠皇叔,说道:“臣的职责是守卫京畿,保护皇城安全,行军打仗的事情,臣不熟。枪械营若是北境用得上,可以调过去。”

哦,唐孝乙也说的有道理,而且唐孝乙在担心什么,朕也知道,唐孝乙在京畿驻军,本来就是为了提防熠皇叔。

若是调走,会很麻烦。

大齐毕竟尚武,提议出来的后备人选很多,比如骠骑将军关青,威武将军穆修冠,但想来想,觉得都合适,又都不合适,一筹莫展的时候,熠皇叔却是忽然站出来。

“不如让臣领枪械营前去北境,臣的封地本就离北境不远,草原人的情况,臣也是熟悉的。北境大军另一半兵符在臣手中,调动北境大军理所当然。”

熠皇叔站出来以后,众人纷纷点头。的确,熠皇叔作为权倾朝野的一位王爷,别的不说,就算行兵布阵的水平不行,但只要他往北境军中一戳,那就是一剂强心针。

这封建社会打仗嘛,要么是拼人数,要么就是拼士气了。

真见过打仗就知道,步兵对步兵,骑兵对骑兵的时候战斗力都是差不多的。会有碾压性优势的时候,只有骑兵对步兵。

步兵对上骑兵,一命换一命都是运气好,运气不好的时候,三五个步兵不见得能干掉一个骑兵。这种时候,步兵的士气就很重要。熠皇叔作为皇族的一员,鼓舞士气的功效,仅次于朕。

哦,其实也不一定,熠皇叔独揽大权,权倾朝野,朕表面上来说什么权力都没有。说不定朕到北境去,还会被人当做是熠皇叔准备把朕丢到北境不管,直接送菜的。

虽然有这么多好处,可朕还是不放心,朕没有直接答应,而是说让朕去考虑一番。朕下朝以后跑到御书房,在里头转了七八圈儿,把阮先生转的眼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