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在他们心里,还是希望贾琮会粗鄙无礼的行事,仿佛那样做才符合他的出身。
贾琮却不管其他人怎样想,他在末座寻了一椅子坐下,于几上铺展纸笺,静等贾家子弟成诗。
这个时代学作诗,其实没那么难。
红楼第四十八回中,就有黛玉教香菱作诗的“教学过程”:“我这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可见学诗之法,也无非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贾家子弟都上过学,贾蓉、贾蔷等人在外赴酒宴,有时也免不了行行酒令。
就连贾环,日后稍长大些,都能在大观园里做两首歪诗。
所以对于今日之事,贾家子弟并不作难。
他们心里多也清楚,那些高居堂上的大老爷们,不会指望他们能写出什么千古绝句来。
贾家是武勋子弟,能识字写诗,已经够难得了,谁还好意思提出高要求?
因此贾菖、贾菱、贾蓉、贾蔷、贾琏等人没用半炷香的功夫,就写好了各自的诗,依次放到了贾琮桌几上。
贾琮落笔也极快,将一首首五言誊抄在纸笺上。
待到最后贾宝玉将他的诗也写完,贾琮抄罢后,送往了前堂去。
……
贾母上院,荣庆堂。
听着袭人传回来的消息,满堂人都震惊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