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越大老爷却不觉得父亲特意和自己说起这件事,只是授意他接下太子詹事这个位子,过渡一下就去出任别的职务。他有些难以置信地轻轻吸了一口气,随即字斟句酌地问道:“爹从前不是……并不想让越家靠近英王的吗?”
“我现在也不想。”越老太爷说着脸就黑了,“千秋算是提点过那小胖子很多次了,人虽说比最初像样了很多,可将来能不能成为明君还很不好说。就算皇上真的立太子,我本来也不想让越家和他靠得太近。可皇上亲口对我提此事,还让余建中的儿子也在詹事府挂个名。”
尽管平日对任何事情都显得颇为淡定,但此时越老太爷却显得和平常人家望子成龙的父亲一样烦躁:“你虽说不像小四那样灵活机变,可沉稳大度却比他强,我没指望你去当宰相,顶了天当个尚书,然后稳稳当当退下来扶持第三代,凭你家媳妇教子教孙的本事,越家这底蕴就差不多有了。那死小胖子是个心性不定的,万一捅娄子你就得顶缸。”
更何况,越千秋已经对他说了之前萧卿卿和皇帝以及东阳长公主的那番话,那小子是不是皇帝的儿子都吃不准,纵使皇帝现在下定决心,可万一有什么变化怎么办?他现在唯一遗憾的是,当初捡了越千秋之后为什么没直接送到皇帝面前,只是对皇帝略点了点其中名堂。
反正都说不清楚血缘了,千秋纵使一万个会闯祸,可比小胖子还是强点儿的!当然,真要是小胖子和千秋调换一下,估计也不知道多少大臣会被那小子气死……
越大老爷看了一眼先是惊愕随即又镇定下来的妻子,最终对心烦意乱的越老太爷深深一揖道:“爹,儿子知道你的一片苦心。既然是皇上的意思,接受便是。虽说我的儿子孙子都不是我教出来的,约束英王也绝不容易,但如果我都不能做,那天底下也几乎没人做得好了。”
扶了平安公主回到亲亲居,越千秋正要送她进正房去安歇,却突然只觉得一只手紧紧按住了他搀扶她胳膊的手。见平安公主并未侧头,那只手却冰凉刺骨,他便低声问道:“娘是在担心爹?”
“不只是他。”平安公主微微顿了一顿,随即微微垂下了头,“我这几天右边眼睛一直在跳,虽说我知道这是迷信,可听到最近那么多事情,总觉得有些难以放心……千秋,你爹有一件金丝混编的软甲,想来越家也有类似的东西,你这几天出门最好也穿一件防身。”
她说着就侧头朝越千秋看去,认认真真地说:“一南一北几乎先后册立太子,却都不能说完全是天子真心,而是为情势所逼,这不是好兆头,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第六百五十二章 武英馆第一课
元宵节过了,原本休息状态的各大官府自然也进入了工作模式。而年假之后的国子监各大学堂,也同样都开课上学了,武英馆也不例外。于是,一手把武英馆给建起来,自己却撒手不管跑了一趟北燕的越千秋,总算是以学生的身份重新回到了此间。
至于周宗主卸任理事长的事……越千秋表示自己很忙,死活拖着没肯接手。反正他当不当这个理事长,大家也都把他当成领头人,多不多这个名头就无所谓了。有周大宗主去担这个名义料理杂事,他坐享其成有什么不好?
好久没有体验这种学生时代的悠闲生活,之前忙着算计人玩和被人算计的越千秋,自然非常满意,就连唾沫星子乱飞的那几位教授,在他看来都是可爱的。毕竟,鉴于当年在鹤鸣轩长大,没地方去只能看书看书再看书,几乎能把书都背出来的经历,他把底子打得很好。
于是,几个有心拿越九公子来立威的教授就惨了,在尝试过几次却徒劳无功之后,他们全都放弃了去管这个动不动就能引经据典,长篇大论,比他们还能说的学生。最可气的是,人常常能拿出点他们目前为止还没看过的卫朝末年诗词文章,把他们驳得哑口无言。
而武英馆的同学们平日里只知道越千秋武艺不错,至少能和甄容堪堪打个平手;口才不错,经常把某些人挤兑得无地自容;脑子不错,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鬼主意;却从来不知道越千秋竟然能把书倒背如流,能出口成章,一时看这位玄刀堂的新掌门有些高山仰止的感觉。
这一天,当专门负责教授北燕官制形势的萧敬先进来时,课堂里包括越千秋在内满满当当的学生们,目光全都不在这位武英馆山长身上,而是在他后头的某个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