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在将那团纸丢出窗外之后,管重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朝着赵昭拱了拱手,若无其事地继续方才的对话:“恕下官直言,我大齐,如今万万离不开左相大人!”
平心而论,无论是高傒也好、鲍叔也罢,他们最慌的,倒不是赵昭向城内那些谣言所说的那样“以权谋私”,暗中为魏国谋利,因为他们了解赵昭的性格,知道这位君子绝不会做出这种事。
他们最慌的,其实是赵昭借此事辞去相位,带着妻儿返回魏国。
他们绝不会坐视这种事情发生!
要知道,魏国已经诞生了一位“魏公子润”了,近些年来率军横扫中原,俨然已经是中原霸主的地位,倘若眼前这位“魏公子昭”返回魏国,这还得了?
别人不清楚,难道管重还会不清楚么?眼前这位左相大人,那可真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奇才,尤其是在内乱刚刚平定的那一会,这位左相大人的职务,顶的上十名贤臣的分量,且那般繁重的政务,这位左相大人依旧是游刃有余,毫无差错。
这份才能,纵使是管重也是心服口服。
若坐视这样一位大贤辞去了齐国的职务,返回了魏国,这对于齐国而言,那是莫大的损失,对于魏国而言,那却是巨大的助益。
如今仅只有一位“魏公子润”的魏国,已逐渐强大到隐隐凌驾于中原各国之上,倘若同时拥有“魏公子润”与“魏公子昭”,这对于中原各国而言,相信都是不愿看到的事。
可能是被管重方才的惊人之举所震惊,赵昭张着嘴愣了半晌,这才过神来,摇摇头说道:“管重大人过于高估赵某了。”
“是左相大人过谦了才对。”管重打断了赵昭的话,郑重其事地说道:“眼下,正值我大齐破而后立之际,若失去了左相大人这等贤臣,这对于我大齐而言,将会是巨大的损失。”
赵昭摇了摇头,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人,无论是在魏国还是在齐国。
就比如眼前这位叫做管重的士大夫,在他看来就足以胜任齐国的相臣,只不过管重目前朝中还没有多少威望罢了,但假以时日,必定可以成为齐国的顶梁柱。
见赵昭摇头,管重皱了皱眉,说道:“左相大人,您还是在意那几则谣言么?恕某直言,那般粗劣的挑唆,左相大人只要无视即可。”
赵昭闻言摇了摇头,惆怅说道:“北亳军释放的谣言,只是其一,其二……”
他没有说下去,但管重却能猜到他的意思。
无非就是赵昭夹在魏国与齐国之间,相当尴尬罢了。